俞醫師指出,人體腰椎等部位往往會因為急性扭傷或慢性損傷,導致關節突發生移位,致使滑膜嵌頓、關節囊腫脹、變厚、小關節韌帶損傷、關節軟體面破壞、骨質增生、周圍軟組織炎症等反應,進而使椎間孔縮小如椎體上關節突向上位移,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壓迫。
由於壓迫關係而刺激到人體神經根,引起腰部痠痛、活動受限、不能久坐久立等症狀,對日常生活造成相當大的困擾,所以如有類似症狀或情況的民眾應早日就醫治療,以免因延誤診治而使得病情加重。
俞麗錦強調,不論是急性腰扭傷或一般所謂「閃腰岔氣」,都可歸納為「腰椎小關節病」的範圍內,這類病症大多發生於五十歲以上的人,因為上了年紀的人腰椎間盤萎縮、退變已形成,小關節軟骨面的老化,裂紋、增生的出現,比較容易發生小關節病,一旦工作或活動的姿勢、使力不當,很容易發生這類毛病。
「腰椎小關節病」的症狀很容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混淆,這兩種病症都可能引發腰腿痛的情形,有相關症狀的患者必須進一步釐清。不過,引起腰腿痛的病因錯綜複雜,譬如外傷或緊張體力勞動、著涼受寒等就分別屬於損傷性、先天性、感染性、軟組織損傷性,甚至於骨骼代謝性疾病或椎體腫瘤等疾病,這些都會引發腰腿痛。
腰椎小關節損傷 早期採中藥配合針灸
腰椎關節症容易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所以了解起因以便進一步預防很重要。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榮譽理事長俞麗錦醫師表示,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很多,例如急性扭傷或慢性勞損等都容易損傷腰椎小關節,進而形成腰椎間突出,治療上早期可採中藥配合針灸療法。
俞醫師指出,腰椎間盤突出大都伴隨不同程度的小關節病,因為椎間盤突出,致使腰椎曲度改變,進而讓使力的平衡遭到破壞,加重了非持重的小關節的負荷,所以才會引發小關節病,不過,小關節病也可能單獨存在,只是腰椎小關節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可能會繼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些較明顯的情況,譬如患者的步態可能有鴨步、跛行、重足及醉漢步態等,或立正時脊柱有畸形,或側凸、板狀腰、後凸或過度前凸等,兩側腰背肌也可能不對稱或痙攣、隆起現象。
一般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受累腰椎有明顯的叩擊痛,同時,椎突患側旁有明顯的壓痛點,並有向下放射性串痛等症狀,尤其是在環跳穴特別容易出現壓痛。如有相關症狀應及早至各醫療院所進行檢查,以便早期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