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元曲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华,名家辈出,佳作甚多。不仅内容广泛,音韵和谐,朗朗爽口,言简意赅,而且有许多佳句豪气冲天,激荡山河,震撼人心。笔者每当意气消沉、筋疲力尽之时,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千载之后,读起来犹感到虎虎生风,铿锵有力;他另一首诗《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样豪气干云,气势磅礴!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两句诗中一览无遗。 他的诗写出了大漠黄沙之中征战的艰苦,但是整体的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并不是低沉伤感,而是雄壮有力,气吞山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名句语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意思是说,在大沙漠上身经百战,穿破了铁铠甲,但如果不攻破楼兰(吐蕃),我们绝不回家!原诗为四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的前两句从景物描写入手,情景交融。首句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写出了浩渺的青海湖上空弥漫着浓密的长云,在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茫茫雪山。第二句"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了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诗人细微的观察了边塞特有的景物,刻画了西北边疆空旷凄 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以此展现远征的边关将士不畏艰难困苦的豪放精神。 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百战,金甲穿破,点出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残酷艰苦以及敌军的凶悍与边境的荒凉。在这样艰苦的困难环境之下,将士们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只有短短的七个字,却概括了边关将士们的战斗生活,写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将士们在枪林箭雨中拼死冲杀,身经百战,黄沙把护身的金甲都磨穿了,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这句诗概括力极强,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壮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誓不还乡,忠勇报国的英雄气慨跃然纸上。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豪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激昂的号音使听者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展现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大无畏的精神境界。他们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也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王昌龄的七绝诗是古今传俑的名篇,也是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为人在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抱定一个坚强的信念,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必要因素之一。经常大声朗读盛唐的边塞诗,就可以使人豪气顿生,精力倍长,对于消除悲观、失望的负面情绪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看williamhill官网 首发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