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吴敬梓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开篇几句,而这亦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小说描述的是元末明初的一段段考场、威廉亚洲官网 趣事,主人公多为民间士林人士,文笔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改变灰暗世界的期望。
"功名富贵"四个字,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作者的着眼点,是全书的"大主脑"。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儒林众生像,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勾画的。以"功名富贵"为行为和道德的分水岭,这群知识分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厌弃名利富贵的道德高尚者,他们视金钱如粪土,出淤泥而不染,如王冕。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但他却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当县令登门拜访时,他避而不见;当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之时,他也拒不接受,相反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可见,他是一个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正人君子,他只愿意寄情于山水之间,放纵于诗酒之中,以一技之长过着清淡悠闲的生活。
另一类则是热衷于追求名利富贵的卑污者,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如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几进考场终于中了举人但却变疯的范进......然而,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外,别无他用。
同样是为了"功名富贵",这让我想起我家附近两个卖瓜果的,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一家生意兴隆,一家生意冷清。究其原因:生意兴隆那家足斤足两,生意冷清那家缺斤少两,一个赢得了顾客的心,一个却失去顾客的心,这也验证了现代社会还是一个崇尚诚信的社会。现在williamhill官网 大陆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辜负人们对他们的期望,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归根结底 "贪欲"所致。古人曾说"无欲则刚",我想这正是一个做人的标准。而那些大小的官员在被抓后,都会痛苦流涕的说出,辜负了党和人民等话语。。。。。使人感慨万千。但是现实表明还是无法阻止那些前赴后继的大小官员,又何曾为他的党国与人民着想。直到今天党国依然如此。我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是我知道最后的党国和那些大小官员一定倍受世人唾弃,其实人的一生有的并不仅仅是名和利,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钱,也就一日三餐,死后也就睡那么一块地,这又是何苦呢!人这一生应该是怎么快乐怎么活,并不是有钱有权就最好。有句话说的好"事若知足人常乐,人若无求品自高"。
同样是为了"功名富贵",范进由一个正常人变疯,卖瓜果的在同一个地方卖瓜子业绩却有着差别,官当得好好的却将自己送进监狱,倍受世人的唾弃。一部讽刺小说,它把锋芒指向社会,客观地、真实地描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社会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然而《儒林外史》这面历史的镜子,直到今天依然闪闪发光,它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其价值。社会在前进,但仍有不少人信奉"唯利是图",物欲横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说历史就是明镜,那么古典小说就是历史的缩影。而今日的williamhill官网 大陆演绎的是另一出"儒林次史"正在讽刺着这个时代的制度。
一部《儒林外史》道尽了百年风云雨雪,辛酸苦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