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沦陷毒潮,成为香港今夏最牵动人心的社会新闻:中学生在校内吸毒神智不清送进医院的报道多得让人麻木。
毒品可卡因
据海关数字,今年头七个月截获的K仔(氯胺胴),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二十倍!由于K仔这类新型毒品是化学合成,价格较可卡因等种植而成的传统毒品廉宜,学生亦可负担,遂加剧毒品泛滥校园。
七月七日,行政长官曾荫权在立法会表示,毒祸正不断伤害青少年,特区政府必须拿出决心去打反吸毒这场仗。
官方将遏止青少年滥药定调为"战争",政治上高度重视,自不待言。及后,政府终于出重招,宣布在大埔区二十三家中学进行验毒先导计划。
质疑验毒计划
但是,营办全港近五分之一中学的天主教香港教区首先表示,"不提倡"学校参加,因为吸毒学生有各种方法逃过验毒,而验出有学生吸毒的学校亦会遭标签。
各界对计划的各种质疑也纷纷浮现,包括计划会侵犯学生私隐。批评者有私隐专员公署、全港最大教师工会教协会、大埔青年组织等。
八月六日,政府公布计划详情,验毒属学生自愿参与才可进行,亦须要家长签字同意。
原本,大众预期将会以雷霆万均之势强制执行的计划,霎时变得像儿戏了。舆论质疑,愿意参加者自然没有滥药习惯,吸毒学生也自然选择不参加,那验毒计划怎能找出吸毒者?因此,有评论认为政府将验毒定为自愿参与,是在找下台阶。
绵里藏针
不过,大家很快又发现"自愿验毒计划"当中的绵里针。曾荫权公开表明,如果学生拒绝验毒,就有清楚的讯息,让学校和社工介入。
这讯息再清楚也不过,拒绝验毒的学生将会被打入另册,被假设为吸毒疑人,须要接受额外监视。计划名为"自愿",其实是藉添加麻烦逼使学生接受检验。
这种变相"猎巫",假定了不接受抽取人体样本测检就是坏孩子,有侵犯人权之嫌,而实行上也有技术困难:在现教育制度下早已极度繁忙的教师和驻校社工,还有时间精力负起监视的责任吗?
校园验毒的技术问题还包括:学生会借着逃学、使用他人尿液、使用化学中和剂等方法逃过检验;缺乏配套人手;找出吸毒者后如何有效辅导等。
但最关键,还是计划触及了四十万名中学生的私隐和人权,牵连的家长及教师更是不计其数。
挑战性的建议
天主教教区传播处主任容若愚批评,校园验毒将无辜者视为疑犯,将学生放在敌对地位,反建议校长、教师、家长、官员、艺人、名人一起参加验毒,"以减低杀伤力"。
但这种挑战性的建议哪可能实现?校园验毒成为选择,只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是无权者,政府才可任意在学校扩大伸延公权力啊。
网上一位署名SeekFP 的作者直言,验毒计划就如"有些学校处理违规问题,找不到犯事者便全班受罚,公平吗"?他又指责政府的思维是"既然没有甚么见不得光,又怕甚么被人查"?
仿佛只要政府有怀疑,市民便甚么私隐都没有了。但是,学生未成年不代表没有认知和尊严,私隐是不容侵犯的。
不错,对学生抽取身体样本作测试,而那样本还要是最私隐的尿液,无可避免会让对方感觉受辱。
代沟加深
成年人早已在抱怨不了解青少年,现在,更要进一步在学校引入监狱式管理,让青少年与成人间的互信尊重崩溃。这是一个足以让两代分裂,让青少年与家长、社工、教师对立的计划。
令人感叹的是,政府知道强制执行须要立法和咨询,会涉及人权敏感话题,遂避重就轻的将验毒定为"自愿参与",其中涉及家长签字同意、社工和教师"跟进"拒绝接受测试学生。结果,或许会是将他们推上与青少年对立的前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