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集(五):精神的成长

作者:存中剑 发表:2010-02-28 23: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里说的“有志”究竟是什么志向呢?依我所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之“志”。至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则是孔子这一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被后世誉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他倾其一生所学的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他所学习的就是精神的成长。

最近“伯纳”的去世再次勾起了我们对经典美国家庭剧《成长的烦恼》的回忆。回想剧中那几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幕幕片断,不禁令人感概万千。成长的烦恼,尤其对于男孩来说,主要的不在于身体上的烦恼,而在于精神上的烦恼。尤其在衣食不缺的现代社会,身体的成长已经不是问题,然而精神的成长却成了大问题。因为现代的少年儿童,身体上的营养不良极其少见,而精神上的营养不良却极其普遍,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精神上的成长和发育普遍不健全,甚至有的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成度。之所以如此,现代的教育体制难辞其咎。

以前的社会是家庭教育为主,现在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为主。对天下父母来说,把孩子送入学校,就是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换言之,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学校的精神哺育的。那么我们现在要问:学校究竟有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有没有让孩子们的精神通过学校的教育而得到健全的发育成长呢?这样的学校确实有。可问题是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太多的孩子并没有接受充足的精神哺育,造成了现代的青少年普遍的精神发育不健全。由于长期以来青少年精神成长发育不健全的现实一直没有如身体发育不健全那样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所以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长期的隐性伤害,而且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因为人才是社会之本。

由于这种教育体制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不仅是青少年,就连当今社会普遍担当重任的中年世代,我发现许多人的精神发育也不健全。郭海萍、郭海藻姐妹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受害者,宋思明秘书、克林顿总统难道就不是了吗?当然比起前者,后者的精神状态在某一部分特别发达,可是他们整体的精神是畸形的,是发育不良的。那么这些人现在正当年华,其中许多人已经担纲领衔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决定很大成度上左右着当今社会,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可是他们的精神发育却是不良的,许多人没有达到孔子四十岁时的“不惑”状态,甚至许多人还没有达到孔子三十岁时的“而立”状态,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吗?当前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的。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教育家、williamhill官网 大众教育事业的开山鼻祖。在孔子之前,教育只限于在贵族的圈子内,平民百姓无缘接受教育。历史上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如此灿烂,汉唐盛世、康乾盛世之所以出现,与当时社会的文化教育普及有绝大的关系。而实行“有教无类”,开创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教育的正是孔子,他是当之无愧的williamhill官网 教育史上的第一人,这是孔夫子的伟大之处,也是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然而就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位功在千秋的历史伟人,马列黄俄党对他百般诬蔑诽谤在先,肆意歪曲利用在后,这种为一党之私利,不惜作践民族伟人,无所不用其极的丑恶表演,恰恰证明了中共邪党其民族败类、马列子孙的本质。

孔子当时所传授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然而这些还只是形式。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用来贯穿所有孔子所教授的学问的究竟是什么呢?《论语》上并没有答案,因为《论语》只是孔子及其门人的只言片语,当时的记录很不完整,就如《圣经》中耶稣说的那些话、佛经中释迦牟尼说的那些话,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片断,并非系统的论述,更非他们一生所传之全部。我们只能从孔子平生的思想和言行出发,才能把握他的学术精神。以我之见,孔子所谓“一以贯之”的“一”就是仁义,这也是儒家的基本理念。

孔子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教育事业,所谓“门下三千,贤者七十二”,其所传授之形式虽为六艺,所传授之内涵实为仁义。孔子不仅言教,而且身教,故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之事迹。

孔子所传授的六艺即当时的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六种能力。礼,是重视礼节的上流社会所必需的社交能力;乐,是礼乐教化的社会所注重的音乐能力;射,是射箭,当时的军事体育能力;御,是驾驭马车,驾驶交通工具的能力;书,是文字、文学,表达能力;数,是计算,数学能力。可见六艺实际上是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六种重要技能。

那么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需要的人才,所注重的能力也因此而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社会自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诸般能力,倘若孔夫子再世,我相信他也一定会与时俱进,不会拘泥于教育的形式本身,毕竟社会状况不同了。然而我也相信,无论传授的形式有何变化,一以贯之的仁义,也就是孔子的学术精神、教育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才是孔子最珍视的价值,是让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信念。

由此看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最大的教学特色是德育,是将仁义的内涵贯穿在一切实际技能、知识之内的教育方式。那么孔子的这种教育方式、教学经验,对于精神哺育严重不足的当代教育体制有无启示,是否值得现代人借鉴呢?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我们是否借鉴孔子以德为本、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如何让现代人的精神健全地成长已经是摆在人类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事关当今社会的盛衰,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存亡。

2010年2月28日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2552&sid=b03ceebd6f621be3d02a41a5cbb8333f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williamhill官网 论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