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釉陶守门犬
汉代灰陶守门犬
汉代釉陶猎犬
汉代红陶宠物犬
汉代灰陶守门犬
汉代灰陶宠物犬
汉代釉陶猎犬
汉代高浮雕猎犬
汉代红陶宠物犬
藏犬养犬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可知,在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出土过家犬的遗骨,因此我国豢养家犬的年代至少距今8000-7000年。在这里笔者介绍几位藏家收藏的各式汉代陶犬俑,或许会让读者开开眼界。
古籍《礼记·少仪》记载,古人所养之犬,依其用途分为:帮助主人狩猎的“猎犬”;看护房宅田舍的“守犬”;饲养以供食用的“食犬”等。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河北平山三汲战国中山王陵墓时,曾发现两具完整的狗的骸骨。狗的脖颈上,还套有用金银制作的华丽项圈,其显然是中山王生前喜爱的猎犬,中山王去世安葬时,家人将这两只爱犬杀死陪葬。秦汉时,朝廷都在京城附近建有专门供皇室贵族狩猎的上林苑,古籍《诗·秦风·驷驖》就有一首诗,描述了秦襄公狩猎时,先将猎犬载于套着四匹赤黑色马的车上,以保存犬的体力,当发现猎物时,再将犬伺机放出。考古发掘发现,到了汉代,畜狗之风更盛,汉墓中的随葬俑群中,犬俑屡见不鲜,而且有了供主人玩耍的宠物犬。现在从任虎成、咸建军、张国柱等几位民间收藏家收藏的汉代犬俑中,遴选出一些晒晒。
威猛机警的各式汉代猎犬
灰陶猎犬 通高12.2厘米,犬俑躯体雄健,腰细体长,四肢静立,头向前伸,耸耳闭口,尾巴上翘,双目前视,显得威猛机警,应是汉代一只品种不错的猎犬。
釉陶猎犬 通高38厘米,通体施黄褐釉。犬体肥壮,长身,大头,粗颈,四肢直立,头部上仰,两耳前竖,双目圆睁,正在狂吠的大嘴露出如刃利齿,粗壮的尾巴上翻,脖戴项圈,形态逼真,为汉代一只凶悍猎犬。
釉陶猎犬 通高27厘米,通体施绿釉,釉面泛铅。犬体雄健,四肢直立,双耳直竖,尾巴向上卷曲,颈部戴有装饰华丽的项圈,双目前视,嘴微张,似像发现远处有什么动静正要吠叫,以引起主人重视。从形态和装饰看,为汉代一只名贵猎犬。
高浮雕猎犬 一件汉代灰陶井四周分别浮雕有龙、虎、熊、犬图案,其中犬的浮雕通高13厘米,从其头大面方、嘴短口阔、耳小下垂、四肢矫健、尾巴粗壮、毛发厚重等特征判断,与藏獒十分相似。追溯藏獒的由来,第一次文献记载出自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75年,他在游记里描述道:“西藏人有如此大的犬只,如此凶猛,其形如藏驴,吠声如狮。”据说,马士提夫犬、大丹犬、纽伯利顿犬、圣伯大犬、纽芬兰犬等盛名于世的五大猛犬及德国的牧羊犬都含有藏獒犬血统。也就是说,藏獒是世界猛犬的祖先。若考古专家能研究证实此汉代陶井上的犬浮雕是藏獒,那这件汉陶井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真不可估量了。
忠于职守的汉代守门犬
灰陶守门犬 通高9.6厘米,双耳直竖,双目前视,头前伸,四肢呈奔跑状,尾巴上翻,似发觉陌生人进入大声狂吠,以吸引主人的注意,是一只尽责的守门犬。
灰陶守门犬 通高11.5厘米,体态健壮,四肢直立,长颈,昂头,双耳直竖,双目警惕的直视前方,嘴微闭,从形态和面容看,是一只比较温和的守门犬。
灰陶守门犬 通高14.5厘米。雄健机灵,长颈,粗尾,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蹲坐于地,双耳耸立,双眼凝视前方,从形态看,是一只非常机敏、招人喜爱的守门犬。
釉陶守门犬 通高20厘米,通体施黄褐釉。犬体瘦长,长颈,短尾,双竖耳,长脸,双目圆睁,嘴微张,蹲卧于地,神态机警,昂首目视前方,是汉代一只忠于职守的守门犬。
温顺可爱的汉代宠物犬
红陶宠物犬 通高4厘米,体形娇小,短颈,短嘴,短腿,大尾上翻,大耳下垂,头微上仰,似正在向主人献媚。从体态上看,是一只逗人喜爱的宠物犬。
红陶宠物犬 通高8厘米,体态矫健,脖子戴有项圈,双耳下垂,前腿直立收于胸前,后腿弯曲成蹲坐式,嘴微上翘,双眼温和地盯着主人,以这种人见人爱的憨态乞求主人的美食。
红陶宠物犬 通高3.5厘米,体态轻盈矫健,四肢前倾,成匍匐状,头向前伸,双耳直立,嘴微张,双目前视,似正在与主人或同类嬉戏。
灰陶宠物犬 通高4.5厘米,体态瘦长,长颈,长脸,短腿,脖子戴有项圈,似正温顺地跟在主人身后闲庭信步。
当年的作者以敏锐独到的眼光,搜寻到各种形态的各类犬,将千年之前汉代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既有粗犷浑厚之美,又有塑工精细之妙,观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可谓是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