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一则新闻,通篇都是阿拉伯数字——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1月至9月,云南省生猪出栏1872.61万头,同比增长2.5%;猪肉产量165.95万吨,增长1.8%。9月末全省生猪存栏为3004.81万头,增长4.4%,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为293.54万头,增长8.3%。"
读起来是不是味同嚼蜡?这样的新闻你肯定不喜欢。
偏偏值班过程中屡屡遇到记者拿来这种满篇数字的稿件,审这样的稿件我总是头昏眼花,头皮发麻。
也难怪,记者从统计局拿份材料回来就发稿,真的很省事。
有的记者似乎离开了有关部门提供的文字材料就不会写稿了,但机关里搞材料的人同记者的思维习惯却是不同的。记者最需要的是事例、是细节、是人物!
记者浦超今天写来这篇《云南生猪存栏开始回升》。还好,小伙子总算动了点脑筋,除了这一堆数字之外,还对生猪存栏为何回升作了简要分析,加了几句"云南省政府最近出台了《扶持生猪生产的意见》"之类的话,好歹还有那么一点点新闻。
可是还很不够。小伙子已经有了"用活数字"的意识,但说不上已经把数字"用好" 了。
我们提倡少用干巴巴的数字,而用生动形象的事实说话;但新闻里不可能把数字都消灭干净,统计数据也并非毫无新闻价值。关键是新闻写作中如何才能把数字用活、用好、用生动。
浦超这篇稿件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当我们遇到有关部门提供来的统计数据的时候,能不能不只是把这些数据照抄一遍了事?我们完全可以多下点工夫。
一是解读。这些数字表明了什么?数字的变化预示着什么?冷冰冰的数字跟群众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如果我们自己能够从这些数字中看出"名堂"来当然更好,我们自己解读不了,那就向专家去请教好了。
二是挖掘背景。这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它的背后一定有多种多样的综合因素,包括人的努力、科学得当的措施等。数字的背后,总会挖得出有价值的新闻。
这篇生猪存栏回升的消息,要是不就数字报数字,而把报道的思路、视野拓得更宽一些,想一想,这些数字后面还有多少的背景可以写呀:肉价疯涨,农民不愿养猪,政府给养猪农民发放"猪头补",母猪也开始上保险了,云南很多地方为猪建"小区 "……这些事儿不都很有新闻吗?甚至可以再采访一户养猪农民,请他谈谈以前养猪如何亏损,他把母猪都忍痛杀了,现在又如何有了积极性,多养了多少头猪。选取这么一个有代表性的"人"来做养猪的新闻,不照样可以反映出生猪存栏回升的主题?把数字融入这些生动、形象的新闻事实之中,这篇稿件不就做活了?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一定津津有味。
统计数据就应该这样来用。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新闻表达方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