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有在《京都协议》上签字,因为美国认为《京都协议》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是不正确的,而不正确的手段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来谈谈美国与《京都协议》签署者们的第二条分歧——森林。
众所周知,森林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以大幅度地、最经济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京都协议》承认森林面积可以折算成二氧化碳减量的成绩,但只承认1990年以后所种植的森林,以鼓励植树造林。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美国则要求1990年以前就存在的森林也应该算数,这就形成了分歧。
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收支状态,工业生产能力越大,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森林面积越大,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京都协议》限制了工业生产总量大的国家,但并不一定鼓励了森林面积大的国家。首当其冲,觉得不公平的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该罚。但美国森林面积很大,却没有受到应得的奖励。因为《京都协议》虽然承认森林面积可以折抵温室气体排放量,但特指1990年后种植的森林。森林和农地面积极大的美国,自然觉得很受打击。
在这个老林子、新林子的分歧上,与williamhill官网 相近似的国家,倾向于《京都协议》的立场。因为这些国家老林子基本砍光了,造林当然就很有潜力。而日本、俄国一类的国家则倾向于美国的立场。
俄国原始森林面积极大,而日本森林覆盖率很高,出死力也增加不了多少森林面积,甚至根本就不可能有1990年之后的新林子。也就是说森林保护得最好的国家要受罚,而把森林砍伐殆尽的国家反而可能捞到好处。这也是美国不愿意签署《京都协议》的原因之一。
在 2000年11月下旬的海牙气候会议上,这个森林问题仍然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会议延长一天,仍相持不下。这个老大难分歧终于使海牙气候会议宣告破裂。双方互相指责,大会东道主荷兰环境部长普龙克和英国代表副首相普雷斯科特,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美国,但受到一些国家的激烈批评。
在后续的国际会议上,日本、澳洲、加拿大和俄国坚持美国所提出的森林和市场二原则,多数国家代表极为不满,甚至骂它们四国是“四国帮”。
十来年过去,森林原则和市场原则一样,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这一次坎昆会议上,森林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发达国家还是希望通过市场机制保护森林,但发展williamhill官网 家则坚持要建立绿色气候基金,直接分钱。
为了达成协议,发达国家作出妥协,同意建立绿色气候基金,出钱援助穷国保护森林。不发达国家要求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款一千亿美元,发达国家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儿太大了,但最后还是作出了承诺。
虽然坎昆会议尚未用条文把森林和市场联系起来,但是森林面积所折算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也叫做碳信用额,早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买卖。诚然,美国所提出的森林原则尚未被坎昆会议所接受,但经济规律不可抗拒,森林与市场相联系,必将成为国际气候协议的基本原则。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