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4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地的辐射警告标志。
来到这里仿佛置身好莱坞灾难片中——它就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受灾中心普里皮亚季(Prypyat)。
这座饱受辐射毒害的“鬼城”如今生机全无,只剩下一些摇摇欲坠的废弃建筑,已成为人为失误、逝去梦想与破碎童年的象征。
1986年4月26日午夜刚过,位于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因为一次安全试验出现严重失误而爆炸,把大量辐射性物质喷入空气中。
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短短几天内,“切尔诺贝利”就成了苏联式拙劣、冷酷的代名词,因在事故发生後的将近36个小时内,莫斯科一直遮遮掩掩,没有清楚交代事故详情。
辐射云随即笼罩了乌克兰与邻近的白俄罗斯部分地区,并为苏联敲响了丧钟。五年後,苏联宣告解体。
一度作为年轻模范城市的普里皮亚季骤然遭到灭顶之灾,变成一座仅供世世代代後人参观的博物馆。核电站周围半径30公里内成了一片广阔的无人区,现在官方的名称是“疏散区域”。
现在乘坐大巴前来普里皮亚季参观的游客会发现,当地被废弃的房屋依然隐约可见,只是几乎快被周围茂盛的树叶给遮住了。
就在日本当前竭力控制福岛第一核电站灾情之际,切尔诺贝利仍然是衡量此类灾难严重程度的一个可怖标准。
救灾英雄
虽然西方世界把切尔诺贝利核灾难视作苏联式大溃败的典型案例,但生活在普里皮亚季的人们却把讲述重点放在当地消防员与抢险工作者的英勇行为上。
事故发生後,这些人立即投入现场抢险工作,在之後的数天与数周里竭力控制险情。因遭重度辐射,时至今日这些人中已经很少有人健在。
附近历史较老的城镇切尔诺贝利受灾相对较轻,但当时也有四分之三的人被转移。如今,这里居住着大约4,000人,他们全年轮班工作,负责监测和维护这片“疏散区域”。
现在,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外仍盖着“石棺”混凝土层。石棺是在抢险时仓促建成,用以遏制辐射外泄。导游称,石棺内仍有数百吨计的辐射物质。
因石棺结构现已出现多处裂缝,乌克兰正试图从国际社会再争取6亿美元资金支持,以在石棺外加固一层新外壳。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前夕,普里皮亚季大约有5万人口,平均年龄仅有28岁,反映出普里皮亚季的新建城市地位,当时有许多苏联年轻夫妇被吸引到这里开拓未来。
乌克兰称,自1991年从苏联分离出来获得独立至今,乌克兰为维护疏散区及向核污染地区群众提供医疗与社会救助,已经花费120亿美元。
但迄今仍没有任何复兴普里皮亚季、向受毒害地区注入新生的计划。(完)
来源:路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