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遇水后会产生剧毒物质六价铬,一旦汇入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六价铬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可在体内蓄积,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了解了这些,就能了解刚被曝光的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中140余车共计5222.38吨铬渣被违法倾倒意味着什么。
就曲靖铬渣污染事件,我们提出三个疑问。
第一,污染行为何以持续3个月而不被发现?
此事件中,非法倾倒铬渣系与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并承运该公司铬渣到贵州进行处理的两名司机所为。两人在承运过程中,受节省运费的利益驱动,共在曲靖市麒麟区的三宝镇、茨营乡、越州镇的山上倾倒铬渣共计5222.38吨。
我国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产生单位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联单。产生单位应当在危险废物转移前三日内报告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同时将预期到达时间报告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然而,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得知,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而是私自与承运人签订协议,委托运输。当陆良公司将责任归咎于承运人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国家有规章制度为什么不去执行?陆良公司究竟是不知情的受害者还是同谋?
第二,为何发现污染两个月后才向公众通报?
据查,司机最早开始倾倒发生在4月,被发现是在6月,但公众得到曲靖市政府的明确公告已是8月13日晚了。在网上疯传、媒体曝光,事件实在无法掩盖的情况下,曲靖市政府才出来向老百姓披露事件情况。
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规定,就“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政府必须主动进行公开。然而,从曲靖市政府的做法来看,信息公开的步伐似乎依然艰难。
第三,我们需要这样的世界第一吗?
我国铬盐产量约占全球的40%,居世界第一。然而,铬渣污染是迄今未能解决的世界环保难题,现有的修复方式都不成熟。
正是由于铬渣毒性强、修复难,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整顿铬盐行业,逐步关停并转了40多家铬盐企业,到2005年只保留了25家。对于残留的大量铬渣,国务院在2005年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历史堆存铬渣都要在“十一五”末(2010年)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但就陆良公司一家企业来讲,大量残留铬渣不仅未经有效处理,还出现了极恶劣的随意倾倒事件。
在生产的20多年间,陆良公司累计遗留28.84万吨铬渣,处理过14万吨后,还有14.84万吨堆放,这14.84万吨铬渣要安全处置,被污染的土壤要进行修复,依然是一个挑战。
在我国顶着铬盐生产世界第一这顶帽子的同时,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把相关产业转移到了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比如德国的相关企业就转移到南非去了。我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这样以牺牲环境和当地人民健康为代价换取的世界第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