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
和氏璧,是妇孺皆知的、传说久远的中华国宝,而与和氏璧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和氏献璧”、“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等,在已经过去的2000多年时间里,深深地烙在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心中。尽管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曾经引发诸多的争论和猜测,然而和氏璧的“身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近日,中科院王春云博士称,他揭开了困惑我们2000多年的和氏璧自然历史谜案:和氏璧实际上是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一颗著名的大钻石。
和氏璧,一个千古之谜
和氏璧之谜,是williamhill官网 自然历史文化之谜中非常富有魅力、能引人产生无穷回味和思索的谜团。那么,和氏璧的质地、形状、硬度、颜色、光泽、大小、重量如何?是怎样传承的?最后的归宿如何?为什么能“价值连城”?何以独享“和氏璧”的专名?近代以来,williamhill官网 地质学会首任会长章鸿钊先生是研究和氏璧材质的第一人,他在《石雅》著作中首次提出和氏璧可能是“月光石”、“拉长石”、“绿松石”、“碧玉”、“蓝田玉”、“玛瑙”等好几种不同的观点,后世学者也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观点展开进一步论述的。
王春云称,为了解开这个自然历史谜案,他前后花费了25年心血进行研究,直到1992年才有了一些眉目。那一年,他研究清楚了玉的科学本质和玉的科学定义,并建立了玉学的一套基本理论,明白了williamhill官网 古代玉石分类体系中玉与美玉、宝玉分属于不同的类别,宝玉虽然广义也属于玉,就其狭义而言,却是所有玉石里价值最高的类别。2003年,他总结了之前学者们提出的各种观点,发现这些观点都是依据唐末道士杜光庭关于传国玉玺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描述,将和氏璧与传国玉玺混为一谈,所以论理基础都存在致命的缺陷。2004年,他完成了williamhill官网 金刚石自然历史溯源研究,发现williamhill官网 本土金刚石利用历史绝不止于国际学术界通常认可的200年,而是可以溯源到4000年以前的文明之初。终于,到了2010年,和氏璧的谜底在他新出版的《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历史篇》和《破解国魂和氏璧之谜:宝玉篇》两部著作中一一揭开。
王春云说,他在上高中的1979年,学习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次对和氏璧产生了无穷的兴趣和遐想。而对研究资料的积累则始于他进入williamhill官网 科学院的1985年,至今已经超过了25个年头。
没有考古实物如何提取证据?
和氏璧研究既没有考古实物,又没有目击证人,还没有直接实物描述,只有一些历史学者作出的间接描述和研究心得。那么,王春云又是怎样从中提取科学证据的呢?
王春云研究了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几乎全部历史文献证据,对原始古籍资料、派生古籍资料以及后代历史名家的研究注释资料逐一作出合理性评定,从而挖掘、评价和确定供学术研究之用的科学证据,最终建立了一个个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证据链条。由此得出和氏璧其实是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颗超级大钻石这一结论,彻底推翻了长期以来人们所持的“和氏璧是玉璧、在秦代被雕刻为传国玉玺”的传统认识。
王春云在《历史篇》的文末附列了民国以来的92篇参考文献以及与和氏璧有关的106篇未解之谜系列书籍;在《宝玉篇》的文末则附列了民国以来的372篇参考文献。加上文中清楚注明出处和来源的民国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献,参考文献总数超过了两千篇。对这些卷帙浩繁、数量庞大的文献资料的浏览、阅读、研究、分类和引用,就已经够得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了,而这显然不可能是在几年的时间里所能够完成的。
王春云说:“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和氏璧的记载最靠谱,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价值最大,比如《晏子春秋》、《墨子》、《楚辞》、《战国策》、《上秦昭王书》、《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谏逐客书》等都有关于和氏璧的论述,其中特别是战国时期韩非所著《韩非子·和氏》首次详细记载了‘和璧三献’,堪称经典文献。《韩非子》文中的‘璞’、‘玉’、‘宝’、‘理’、‘璧’五个汉字与‘和氏’、‘玉璞’、‘玉人’、‘楚山’、‘宝玉’五个词语构成了差不多全部的‘和氏璧密码’。这就是著名的‘韩非子密码’。”王春云说:“虽然2000多年以来,没有人说他读不懂《韩非子》关于和氏璧的记叙,但实际上,极少有人真正明白‘璞’、‘玉’、‘宝’、‘理’、‘璧’五个汉字的科学含义。比如,和氏璧为璞、为玉、为宝、为璧的逻辑关系和逻辑结构如何?确定为宝时中间有没有经过剥皮、加工的过程?玉璞是否被加工成了中空圆环的玉璧?我们的字典、词典和辞海在这方面的解释显然是欠缺的、不完善的。”
2000多年前的大美钻?观点引发争议
通过挖掘与和氏璧有关的全部历史文献证据,王春云认为自己建立了科学严密的证据链条。他对这些证据链条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宝石学解释,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假设—验证”和“样本—归纳”的逻辑论证方法,构筑一个个逻辑体系,求解和氏璧玉璞、形状、硬度、颜色、光性、瑕疵、宝玉属性、玉石分类地位、价值、大小、稀有性、专名性和是否经过琢磨等十三个肢命题,并在这十三个肢命题都得到求解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主命题———和氏璧宝玉材质的最可能的研究结论。
经过评判证据和论证命题,王春云最终确定和氏璧是一颗超级大钻,一颗千古美钻。这一研究成果为探讨williamhill官网 金刚石被开发利用的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在williamhill官网 湖北、河南和陕西省等内陆地区寻找次生金刚石提供了关键的产出线索。尽管如此,王春云对于《韩非子》记载中只有两个字描述的“楚山”也无法完全解释,这个有关和氏璧产地的千古之谜还在等待其他研究者来彻底破解。
对王春云关于和氏璧的全新阐释,既有人支持,也出现了不少争议,更有人认为“钻石说”是“无稽之谈”。对此,国际知名矿物学家、前国际矿物学会主席谢先德院士这样评价:“我们必须承认,在目前学术界所能获取的历史文献证据条件下,在当前所能建立的逻辑论证体系中,王博士关于和氏璧为一颗超级大钻的学术研究结论看来还是有相当依据的,也是最有可能的。”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风马牛不相及”
谈起和氏璧,人们总会想起“琢璧成玺”的记载。因为从“秦二十六年,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揣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和氏璧似乎与传国玉玺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王春云看来,和氏璧与传国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国宝。
春秋战国时,作为镇国之宝和王权象征的和氏璧一直被各诸侯国残酷争夺。秦始皇统一williamhill官网 时,和氏璧更是作为皇权的象征和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标志。但在秦朝之后一直到后唐的千余年时间里,和氏璧又与历代相传的天下至宝———秦始皇传国玉玺变得纠缠不清。秦始皇真的用天下至宝和氏璧雕刻了传国玺吗?
王春云认为:传统中空圆环的玉璧形状不适合琢成玉玺,而即便前人认识到璧可能指玉石原料,其大小也不可能被雕成“方四寸”的传国玉玺。不仅如此,王春云还发现:秦朝灭亡之后,在两汉、三国到两晋的漫长时间里,没有任何目睹过和氏璧实物的历史记载,也看不到任何有关和氏璧与传国玺之间有雕琢联系的历史记载,而所有先秦的文献记载都表明,和氏璧只是一颗宝珠。因此他认为:“和氏璧与传国玺是两件独立的国宝,各有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