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助理陈碧娇在分拣水果
在号称“美食天堂”的香港,当地人对食材的质量格外挑剔。菜市场里,每天卖剩的蔬菜和水果被商贩丢掉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环保问题。不过,香港一家社会团体想出了一个办法,既减少了食物的浪费,又照顾了低收入人士,同是也保护了环境,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新界北部太和区的富善街菜市场,晚上七点过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购物的人群渐渐散去,摊主们开始忙着清理摊位。
没有卖掉的蔬菜和水果看起来已经不那么光鲜。在笃信“食不厌精”的香港,这些食品很难再找到买主,通常的作法是丢进垃圾箱,然后运到垃圾场填埋。
食得好,更要“食德好”
香港环保署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每天产生大约三千多吨这类剩余食品,其中9成半以上运到垃圾场,相当于填埋区废物总量的三分之一。
菜贩送给项目助理谢想珍一筐豆芽
不过,在富善街菜市场,香港职工会联盟教育基金在两年多前发起的“食德好”食物回收计划,为这些没有卖掉的蔬菜和水果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每周一和周三晚上,“食德好”项目助理谢想珍女士就会和另外三位工作人员推着手推车,来到富善街菜市场向菜贩收菜。
很多摊主和“食德好”团队看起来已经是老相识,简单打个招呼,就熟练地把已经准备好的蔬菜和水果拿出来交给她们。
谢想珍一边工作一边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她说,虽然香港的食品的价格近年来涨得很快,但港人对食物的传统观念没有太大变化,浪费现象其实很严重。
她说:“香港是一块福地,香港人也都比较浪费,不懂珍惜食物。我们收回来的这些菜其实只是卖相不好,但是煮过后都很好吃。”
“食德好”食物回收项目平均每次收回二百斤蔬菜和水果,偶尔也有肉类。一般来说,夏天收的多,冬天少一些。最多的时候一次收了五百多斤。
社区项目,社区支持
食德好项目主任黄淑慧对美国之音说,虽然大家现在和摊主们已经非常默契,但项目在2009年刚刚创立的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她说,“其实一开始都会被人骂。一来菜贩都不认识我们,大家没有信任。他们不知道我们会把菜拿去干什么,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意,会不会让人吃坏肚子,然后找他们算帐。总之,他们那时候有很多顾虑。”
但是,经过“食德好”工作人员两年多的坚持,摊主对她们的态度渐渐从顾虑和排斥转变成接受和欢迎。
所有食物必须登记注册
富善街菜市场的菜贩张先生是这个项目的支持者之一。他每次都会把没卖出去的菜转送给食德好。
他对美国之音说:“这是帮助别人的事情嘛,就如做善事一样。给多少不一定的,有多的话就多给一些,少的话就会少给一些。”
在菜市场转了近一个小时后,几位工作人员把三辆装满茄子、萝卜、玉米、桔子、苹果和生菜的车推回社区厨房。接下来的工作是将所有的蔬菜过秤、分类并登记。
“食德好”助低收入者食得好
这些从街市回收的蔬菜和水果,经过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煮成健康素食,为附近的低收入群体和失业者提供每位20元港币的“六菜一汤”经济午餐。
过期的蔬菜送给当地农场作肥料
在一碗普通牛肉面都要40港币的香港,这样的价格的确很经济。
如果回收的剩菜太多,他们则会把新鲜蔬菜送到附近的社区团体、老人院等,或者腌制成餐前小菜,以便保存。对于质量欠佳或者已经过期的食物,他们会送到本地有机农场做堆肥。整个过程务求把食材用得一干二净,毫不浪费。
香港有一些其他社会团体和食品银行回收不易腐烂食品,但“食德好”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回收新鲜蔬果的项目。
经济午餐菜单每星期更换一次
项目主任黄淑慧对美国之音表示,“食德好”的规模无法和大型福利机构相比,受惠的人群也比较有限,但这个项目也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她说:“我们不希望去找很多东西,然后分发给人们。我们做的是,帮助商人把卖不出去的剩菜捐出来给有需要的人。”
除了向低收入阶层提供经济午餐外,“食德好”还向团体和机构提供“联欢素菜宴”的订餐服务。所得收入扣除成本后,全部用于维持“食德好”项目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