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民刘巍向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公司递交申请,要求其公开IC卡成本明细及巨额押金利息去向。据刘巍估算,按照每张卡20元的押金计算,北京4000万张一卡通的押金费用超过8亿元;按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0%计算,仅沉淀押金的年利息就达2800万元。
很难想像,一张小小的一卡通里,居然藏着成本之谜、押金利息去向之谜等诸多谜团。尤其是一卡通押金,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数额居然达到了8亿元之巨。按照定期存款利率来算,一年的利息就有近3000万,如果进入其他的投资渠道,获利或许更多。
从法理上讲,押金是一种担保关系,公交部门只能代管,无权使用;押金所产生的额外收益,即孳息,也应归持卡人所有。当然,分摊到每张卡上的利息,一年不过几毛钱,退还给持卡人并不容易,但这并不表示公交部门不能以其他形式回馈消费者。更何况,作为一卡通的持有人,享有起码的知情权,不能对押金利息的去向毫不知情。公交行业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其成本、价格等信息显然也不能“雾里看花”。
因此,刘巍的申请合情合理,事实上,这也并非绝非市民第一次要求公开一卡通押金使用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石向阳曾六提提案,但结果正如他在第六份提案的开头所写:公开“一卡通”押金的使用情况,本人已经第六次提出,鉴于目前状况,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合理的解决。
六年来,虽然公交部门也曾表示过会“寻求合适的时机”,对押金情况予以公示,但实际上空有姿态,不见行动,始终是公而不开。这笔沉淀押金是否出现过被挪用的情况?一卡通押金会不会成为某些部门牟利的工具?既然公交部门总是这般遮遮掩掩,公众也只能“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了。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日益增长,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却仍显滞后。指望公交公司靠自律自觉,就能解决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显然并不现实。因此,监管部门应当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吊诡的是,政协委员的六次提案、公交部门的公而不开为何都未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这更是一个尚待解密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