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雷:应该说两个方面都有。不同个体的镜头对于我的价值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镜头纯属于收藏,而更多的镜头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比如我喜欢的Protar和Tessar等镜头(非对称式结构),尽管它们只是4片的简单光 学结构,但是在锐度、层次以及细节再现能力上都不必比当代镜头差。
陈奇军:您的这些老镜头实用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何春雷:大画幅镜头的焦距往往比较长,它们主要还是用在大画幅胶片相机上;短焦距的 镜头,比如焦距在100mm以下的,我主要将它们转接到数码相机上使用。我收藏了一些135系统的经典镜头,我将它们转接到徕卡M9相机上使用,也有一些 接到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上用。另外,我还打算将几乎所有可用的大画幅和中画幅老镜头转接到飞思645DF相机上使用,想看看它们在8000万像素的数 码后背上表现到底如何。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老镜头在光圈变换时会有焦点偏移现象,在使用时要加以修正。
陈奇军:您一般都收藏怎样的老镜头?
何春雷:我主要收藏经典的大画幅镜头,比如Protar、Dagor、 Tessar、Heliar、APO-Lanthar等光学设计的镜头,也收藏一些中画幅和135系统的经典镜头,比如哈苏的卡尔•蔡司T* Superachromat 250mm f/5.6 C、徕卡50mm f/1.2 Noctilux-M等。
陈奇军:老镜头往往具有独特的成像风格,请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不同老镜头的味道。
何春雷:我本人比较喜欢个性鲜明的镜头。但是当代镜头都追求共性,一个镜头几乎所有 的题材都能拍摄,过去所谓的人像头、风光头等概念现在逐渐淡漠,镜头的个性也逐渐消失了。过去的老镜头在设计时讲究突出个性,当年就有专门设计的风光头、 专门设计的人像头以及专门设计的柔焦人像头等。比如我喜欢的Heliar镜头,用它拍人像很好,图片中人物的皮肤很油润。另外还有一种更为特殊的 Universal Heliar,在它的镜组里面有一个浮动镜片,用来改变球面像差,从而让摄影师根据需要来实现理想的柔焦效果。Heliar镜头虽然拍摄人像很好,但是在 风光领域并不擅长,用它拍摄的风光片会显得较“肉”。Dagor 镜头就非常适合风光拍摄,因为它的成像特点是硬朗而锐利。另外一种适合拍摄人像的镜头是英国产的布什(Busch),我有一支布什280mm型号。这种镜 头没有镀膜,用在8×10英寸的相机上拍摄人像很有味道。最后再说说APO-Lanthar,这种镜头采用了放射性的镧系玻璃,因为镧系玻璃的衰减期为 50年,所以当年的APO-Lanthar和现在就不一样,现在用APO-Lanthar镜头拍摄的片子可能会有些偏品。
陈奇军:作为收藏入门者,开始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著名厂家生产的镜头是否都值得收藏?
何春雷:大画幅镜头早期的产地主要是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其中德国和法国的镜头 大都是从德国镜头派生出来的。如果收藏大画幅镜头,最好从Dagor入门,因为这种镜头采用了2组6片的对称型光学结构,锐度和层次都很好,最主要的是它 的价格较低。不过,著名厂家生产的镜头并非个个都是精品。比如德国卡尔•蔡司生产的Dagor镜头就很一般,因为厂家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这种镜头上方面,而 是重点开发Tessar、Planar、Sonnar等镜头;而源自德国、在美国生产的Goerz Dagor就相当出色。所以,收藏老镜头应该瞄准厂家最拿手的型号。
装在佳能EOS相机上的徕卡Summilux- R 80mm f/1.4
模特张钰 林哈夫8×10相机,福伦达Universal Heliar 300mm f/4.5人像镜头,依尔福胶片 f/11,1/50秒 何春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