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落幕,台湾媒体在十八大召开期间,从回顾胡温体制到展望习李的未来,甚至是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普遍做了相当篇幅的报导。
但是当我与两位所谓的“粉领族”在咖啡馆聊天时,话锋一转,问她们最近有没有注意到中共召开十八大的新闻?其中一位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每天工作忙都忙死了,连约会的时间都没有,哪有心思注意什么十八大、十九大!”另一位粉领则说:“不就是习近平上台吗?反正中共是个威权体制,谁上台都一样!”
或许这两位粉领族的想法,不代表台湾一般民众对于十八大的看法,但从她们表现出来对于中共十八大的态度,至少释放了一个讯息:或许台湾很多民众,并不像媒体那样关注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了解有限
对于十八大真正关切的,在台湾是少数从事于两岸研究、国安部门与相关的单位。他们召开座谈会、举办论坛、发表文章,好像很热闹,但即使在台湾政界,普遍对于中共体制与权力运作方式,其实了解很有限。
曾有大陆媒体记者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欲采访国民党中常委对于十八大的看法,但是许多中常委都只能谈些“希望十八大以后,两岸关系能够稳定发展”之类的空泛谈话,听不出对于十八大有何深入的观察;这几年,两岸官方来往得多了,不少官员在接待中共各省市书记、官员时,才惊觉:“原来他们的省、市委书记比省长、市长还来得大”这是在政党已逐渐弱化的台湾,难以想象的。
前一阵子绿营天王谢长廷访问大陆,新闻稿中竟然出现了“各地国台办”这样的字眼,显见许多人并不清楚国台办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同样的错误,也常听到“各地国安部”这样的称呼,出现于朝野政治人物口中。
一般政治人物是这样,职司研究大陆政情的国安局,表现又如何?
日前《williamhill官网
时报》以国安局九月底,在立法院国防外交委员会针对中共十八大政情分析的内容,指出国安局在十八大召开的日期、胡锦涛是否裸退与中共政治局常委从九人减为七人,这三个问题,国安局的分析都发生错误。
分析错误
当时国安局长蔡得胜的答复是,十八大召开日期应是在十月十八日前后;胡锦涛应会循江泽民模式,继续担任中央军委会主席一段时间;至于政治局常委人数,当时虽然已有媒体报导,政治局常委将从九人减为七人,但国安局仍然以“中共已制度化,决策不会像过去毛泽东或邓小平一样,一个人就拍板定案,现在是一个集体领导的格局”从而认为,政治局常委仍然是维持九人。
虽然有人以中共的政治布局及人事问题属高度机密,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能掌握,来替国安局缓颊,但不管怎么说,国安局还是相当难堪。特别是,同一天《williamhill官网
时报》还出现了另一篇报导,指前国防部副部长、国际战略学者林中斌在今年四月及十月时,都曾二度分析,胡锦涛会裸退,显示台湾并非无人预测成功。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前一阵子习近平突然“神隐”,外界对于习近平健康状况可能出问题而揣测纷纷时,林中斌也曾为文分析,分析习近平应该是因应十八大召开,是否启动政治改革、处理薄案时要如何定停损点等,需要习近平与诸多元老耐心沟通、争取支持,因此他判断,习近平“神隐”的主因,应是他要花时间准备十八大那些“极端关键、敏感、又浩大的工程”所致。
现今,两岸交流如此频繁,台湾人赴大陆投资、工作的人数何其多,但是台湾社会对于中共政权的了解,远远不如对美国了解得深刻,或许这与中共政权的封闭性,总是让人难以一窥堂奥,无从参与也不能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难怪一般的老百姓,面对大陆,关注的只是如何去赚钱做生意,对于其他非经济领域的政权交替,就显得相当冷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