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薄名利的千古隐士陶渊明(图)

作者:云中君 发表:2012-12-03 14: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Getty Images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晋代文学家,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是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最著名的田园诗人,小时候家境贫困,但是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41岁时挂印辞官,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后人称赞他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不仅是williamhill官网 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也是辞赋家、散文家,留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辞赋散文十多篇。后世的金朝诗人元好问评论陶渊明的诗时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其诗歌和散文浑然天成,自然质朴不加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情志,具有真纯隽永、万古常新的韵味。他的诗歌基本上可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类,咏怀诗抨击现实社会政治的黑暗,田园诗则歌颂大自然风光、赞美田园生活,同时也反映农人的清苦。

陶渊明的〈饮酒〉、〈杂诗〉、〈咏贫士〉、〈归园田居〉五首、〈移居〉等杰出诗篇超凡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脍炙人口,千古传颂,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如同菊花是百花之中的隐士一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像菊花一样清雅淡香,永为后人所仰慕。

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尊崇儒道博览群书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曾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的名士。然而,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中落,八岁时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生活拮据。尽管如此,自幼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

陶渊明年幼时,多寄居在外祖父孟嘉家中。孟嘉是当代名士,也是陶渊明生活上的老师,他“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这自然对陶渊明影响很大,“吁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陶渊明的个性、修养,都有其外祖父的遗风。

孟嘉的家里藏书很多,给陶渊明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方便条件。在学者们以老、庄为宗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只学习《老子》和《庄子》,还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使他内心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与“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少年高才扬名四方 妙句频出巧对知县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非常好学,每天除了躬耕菜园之外,就是专心读书、写诗作赋,所写诗词歌赋在当地很有名气。当时居住地的王知县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走马上任之初就想探试一下陶渊明的学识是否名副其实。

有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浇水,王知县突然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连忙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双眼,打量他说:“你就是陶潜吗?”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

王知县坐下之后,手摸着八字胡,欣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忽然说:“听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见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一对,好吗?”

陶渊明笑着回答说:“请大人出上联吧!”

王知县环视四周,看到菜园里种有一畦向日葵,这些葵花刚刚开放,于是灵机一动随口道出上联;“雏葵俯枝,小脸盘可识地理?”陶渊明略为思考了一下,看到了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鲜红的荷苞,于是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联;“新苞出土,大朱笔熟点天文!”

王知县看了,暗中惊叹陶渊明的才思敏捷,又出上联说:“小孩子出言吞天口。”陶渊明随即对出下联:“老大人苦究志士心。”知县这时才知道陶渊明果然很有学问,又立志苦学,不禁肃然起敬。便站起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赞叹道:“小兄弟!果然聪明过人又有志气,佩服!佩服!”陶渊明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王知县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首自嘲诗,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雏来揖客,挥毫坐谈禅,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王知县看后,对陶渊明更加赞赏,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之交。

铁面无私得罪官亲 挂印辞官回归田园

义熙元年(405年)秋天,在仕途上几经沉浮的陶渊明就任彭泽县令,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就任之初果断决定清查全县户口。但是,当他把想法告诉衙役们时,县丞支吾其词,书办、主簿开始表示反对。县主簿蒋惠如实告诉陶渊明:“回禀大人,据我所知,敢于隐瞒户口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财大气粗的大地主,因为有钱,他们就用大量钱财贿赂清查的衙役,帮他们隐瞒人口;另一种是当地的豪绅,他们因为家族中有人在州郡中做官,清查人员不敢进行正常的工作,如富豪何泰的弟弟何隆,长期担任寻阳郡丞,是太守的副职,主管一郡官员的考核和选拔任用,所以彭泽县历任县令都对何泰家格外优待。只是象征性地登记完事。大人如果要使清查工作真正取得成功,必须事先制定出对付这两种人的办法。”

县丞赵朗这时在一旁说:“擒贼先擒王,只要能把城北大富豪何泰家的户口查清核实,其他人家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陶渊明听过县丞、主簿的禀告,就在第二天清晨派县中衙役给何泰送去了一份大红请柬,邀请他到县衙赴宴,顺便商量地方上的一些杂务。

何泰不敢公然与县令对抗,于是写了一封简短的复函,说天气遽冷,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不能如约前往县衙谒见。何泰心想,我不离开家中,看你如何来我家清查。正在家中盘算着下一步的对策,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鸣锣喝道之声,渐渐这声音变得清晰响亮起来,似乎已经到了自家门口,何泰正在疑惑的时候,管家进来禀报:“老爷,县太爷来到了门外。”

何泰一时手足无措,陶渊明已经带着主簿蒋惠和县丞赵朗进了客厅。

“何兄贵体欠安,本县特来探望。不请自来,还望何兄多多见谅。”陶渊明满脸堆笑地说。何泰见状,忙一躬到地,回答:“岂敢,岂敢。何某偶尔感染微恙,不意惊动大人,何某有失远迎,请恕不知之罪。”

“既然贵体已经好转,那就太好了。”接着陶渊明话锋一转,说道:“本县正在清查户口,想必何兄也已知详?”何泰连声附和:“知详,知详。”渊明紧追不放:“既然知详,贵兄是彭泽城的名门大户,还望何兄能给予支持,带个头。”何泰擦着头上的冷汗,诺诺道:“理应带头、理应带头。”

“那好!”陶渊明高兴地拍了一下手,对等在门外的书办张欣说:“书办,请与何老爷家管家核对一下何家奴仆的花名册。”何泰管家翻着眼睛,望着何泰:“这个、这个……”

“还不快去!”何泰哭丧着脸对管家挥挥手,接着又对管家说:“回来,吩咐厨房准备些酒菜,请县令大人用餐。”

“用餐就不必了,”陶渊明摆摆手,“还是把正事办快一点。”

管家见说,转身随书办到帐房核对花名册去了。大概过了餐把饭时光,书办拿着花名册向陶渊明禀报:“禀报大人,何家实有男丁二百名,实报二十名,瞒报一百八十名。”

“好!”陶渊明将手一拍,对何泰道:“如此说来,何兄家就按二百名男丁上缴税米啰!”然后转身对衙役们说:“鸣锣开道,回县衙!”随着一声吆喝,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何泰的家门。

何泰的弟弟何隆时任浔阳郡丞,事后他为此事设计报复。陶渊明就任县令的第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挂印辞官。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勤学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日有所亏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田园生活。有一天,一名少年前来向他求教:“陶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然后,他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亲手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遵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说:“不知道”。

陶渊明说:“这是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诗赋精品传颂千古 高风亮节光照后人

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更是喜欢“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真正的清静无为,使其心灵得到了高度的升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陶渊明居然能准确地预知自己去世的时间,并且在去世的前一天就为自己写好了挽歌诗三首。如果不是一个修行得道者,是不可能有这种预测功能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中的精品和极品。他的不朽诗篇和高尚的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同时也为williamhill官网 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李白高唱胸臆“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的时候、当白居易怅然吟诵“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的时候、当朱熹挥毫写下“认得渊明千古意,南山经雨更苍然”的时候、当乾隆抚琴轻叹“不独学彭泽,自取琴中情”的时候、当龚自珍衷心感怀“莫言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的时候,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其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敬慕。

苏东坡在评价陶诗时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惧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孔子曾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陶渊明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终于决定辞官归园田居。他躬耕自资,安贫乐道。出仕之后的陶渊明虽未能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却真实地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他的隐居生活虽然清苦,却也恬淡自得。饮酒赋诗,抚琴读书,成为后世文人隐士的楷模。最终,陶渊明在“心宁形释,与万化冥合”中寻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了悟了人生的真谛──返本归真。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