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撷图
一位卸任不久的中学校长,在超市购物时因商品品质问题与营业员发生口角,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急救后虽保住一条命,却落得个半身瘫痪不能言语,他用手指在床上向探望者写出四个字:“生不如死”,实在令人扼腕唏嘘。无独有偶,一位刚退下来的工程师,因一件小事与小区保安发生争执,越吵越凶,诱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猝然离世。在他的追悼会上,大家谈起他的做人做事都很惋惜,唯一对他的爱发脾气不予苟同。大夥说,若是他老兄心胸豁达点、少动怒,断不会生此悲剧!
人生在世,谁无喜怒哀乐?世界本身就充满矛盾,谁都会遇到令人气愤发怒的事。但发怒,无论从身心健康还是社会意义上讲,都是有百弊无一利。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堂上高悬“制怒”二字,说明这位民族英雄也有发怒的时候,但他深谙发怒的危害性,故而告诫自己时刻要“制怒”。
中医认为,怒由气而生,气和怒是“双胞胎”。怒伤肝,怒气会导致“血气耗,肝火旺”,后患无穷。发怒非但增强诱发心脏病的危险,且有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正所谓“百病生于气,养身需制怒”。《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三气周瑜”一章,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导致口吐鲜血而亡。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悲剧,所谓“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上述两个 例子,再次证明瞭这一点。
想起唐代高僧慧宗法师的一则小故事。某次这位高僧外出云游,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他所酷爱的几十盆兰花。弟子们自不敢怠慢,每天将兰花精心伺候。某夜狂风暴雨大作,徒弟们忘记关窗,翌日一早发现窗前的兰花被大雨浇得一片狼藉,弟子们个个懊悔不迭,只好等待师傅回来“挨训”。谁知数日后法师返回,见状非但没有责怪,反倒宽慰弟子道:“区区兰花,何必挂齿?当初我种兰花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日后生气呀!”弟子们这才笑逐颜开恢复平静。慧宗法师的言行令人 心生敬意。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就是为了快乐生活、健康长寿,有道是“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对人对事过分患得患失必然自寻烦恼,那又何苦呢?
一个人受到刺激或委屈,难免会生气,这是人之常情,连圣贤也不能 “免俗”。重要的是要如何健康的发怒,单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家人的幸福也要懂得如何健康发怒。
健康的发怒是一种机制,一定保证不要让自己受伤害,也不要伤害别人。发怒其实往往和攻击行为并不能相提并论,发怒是心理正常的反应,而攻击行为却是一种过度的反应,往往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心理医生充分地交流你脆弱的心理感受,让他们冷静地告诉你如何不用攻击行为就可以处理问题。
在此,小编则总结了5个健康的发泄内心愤怒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发怒了但又不影响健康,更不伤害到别人。
网络撷图
1、分析原因
当我们感知到愤怒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分析是什么让我们生气。需要寻找的原因并非是具体的事件,而是事件下面暗指的触犯到你的底线的细节。是因为他人损害了你的权益、自尊?还是因为事态没有按照你的预期发展而感到挫折?或者你是以愤怒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2、辨识自己的愤怒
有时候,我们会在躯体上反映出一些症状,如胃疼、口干舌燥,或者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偏差,如汽车追尾、丢三落四。一种可能是我们正在愤怒或压抑愤怒。所以,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知道自己是不是在生气。当愤怒时,我们可能直接表达,可能经过修正让愤怒不那么直接,而以不满、挑剔、怨恨等加以隐藏,也可能以更间接的沮丧表达。
3、思考愤怒对自己的意义
接下来,你需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我为什么(不)生气?”“(不)生气有什么好处?”愤怒表达不能的人,常常情绪如同火焰一样燃烧,这样的状态阻碍了自我分析、自我觉察的过程。
4、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
酗酒、飙车、寻衅等都是具有显著男士特征的一些愤怒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来对他人或自身的伤害。运动,或是观看运动是一种健康的一种方式,把愤怒转移到运动或运动对手身上去可以把愤怒合理化进行表达。当然,表达方式很多,最值得推崇的就是直接表达。当愤怒得以表达的同时,其威胁性就消失殆尽了。
5、寻找无法表达愤怒的原因
我们常常受一些潜在观念影响,阻碍了我们的表达,所以有必要把它们揪出来,整理整理。
发怒是人类一项正常的情绪发作,但是一定要多注意发泄愤怒的健康途径。以上的5个方法希望能够助你健康的解决自己的愤怒情绪,更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伤及无辜,避免因为愤怒而与人关系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