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广州万人游行抗议,当地媒体集体失声
【看williamhill官网 2013年10月20日讯】说起一些突发事件的官方通稿,对于这三个可能算得上“williamhill官网 特色”的特点,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一曰“文字短小精悍”,二曰“领导很忙”,三曰“真相总在路上”。这在我们这里,已然成了不少地方政府应对天灾人祸的“标准模式”。
比如最近这一例:报载,9月30日凌晨,河北武安市冶陶镇后山村东北方向一公里处一废弃厂房闲置房屋发生意外塌陷,造成在此过夜的16名建筑工人失踪,1名崔姓工人脱险。截至10月12日,救援工作已展开13日,16名工人生死不明。目前只有武安市政府事发当天发布的一条足200字通稿来解释这起事故。
在这条200字的通稿里,有一半内容在强调各级领导是如何“高度重视”的;至于事件原因,则以人们司空见惯的“正在进一步调查”一笔带过。对领导重视详加描写,对事件本身则语焉不详,如此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无疑让人们尤其是受难者家属寒心。
突发事件类新闻通稿,当然并非一味纠结于文字的多少,关键在于内容,或者说是事件真相呈现了多少。很显然,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公众最关心的是受难者的生命情况,是实实在在的救援措施,而不是领导的出场秀。倘若长篇大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谈特谈领导救灾,这样的通稿只会像又长又臭的“裹脚布”而令人生厌。
塌陷事件发生后,官方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比较简短,这可以理解。然而13天过去,官方没有发布任何动态信息,这就说不过去了。十余天来,难道官方只知道200字的信息?恐怕情况并非如此。从报道来看,诸如“现场救援地质条件复杂,可以抢险的作业面狭小”,“专家组初步分析认定该突发事件为地质灾害”等信息,便不断从救援指挥部中流出。而记者采访时发现,路口处、弯道旁、山头上等目之所及的地方,无不有人把守监视,守卫者“三列成排,风雨不透”的防御态势,也已然说明了当地官方封堵言路的“鸵鸟式”姿态。
当地官方“惜墨如金”、“守口如瓶”的做法,难免有掩盖真相之嫌;而掩盖真相,只会让公众觉得官府在推卸责任,甚至是在掩藏自己制造的丑闻以及腐败。很显然,在灾情面前,这种回避真相的做法,非但不能纾解公众焦虑,反而有可能加剧社会恐慌、放大塌陷危机。
武安市政府这种“鸵鸟式”危机处理方式,在当下williamhill官网
并不少见。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一些地方官员封堵言路,“防火防盗防记者”,而极尽打压之能事,表面上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质上是为了头顶上的乌纱帽——毕竟,在时下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安全生产出事故,直接影响官员的政绩。也正因如此,在一些重要节点前后,地方官员的维稳神经更为敏感。当然,有的官员本身就与“负面事件”有着种种利益关联,乃至是“负面事件”的幕后主使者。
然而,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官方的舆论封锁终究是徒劳的。就此来说,那200字的官方通稿,不过是块一戳就破的遮丑布,这是一些地方畸形政绩观所结下的“怪胎”。无论如何,一些地方官员把乌纱帽看得重于一切,出了问题就习惯性地捂着躲着,这种“鸵鸟式”的舆情应对态度,或许能保得住头上那顶乌纱帽,却是以加剧官民对立、政府公信流失为代价的,这终究于整个社会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