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最早称为“翣”,在williamhill官网 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扇子之用,起于远古。炎炎盛夏,烈日喷火,我们的祖先无奈之余,为避煎熬炙烤,随手取树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最早有“障日”之名,这便是扇子的初源。随着扇子不断发展完善,种类日趋繁多。在周朝,逐渐出现了用于仪仗饰物的“障扇”,由持者高擎为帝王出行蔽日障尘。后来的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皆配有大障扇,以显示其排场与威风。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据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看来,这种扇子可能就是现在生活中的吊扇、台扇的鼻祖。
不仅如此,扇子经过文学作品的生动描写和广泛传播,还具有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
1、喻善行。因“扇”与“善”同音,扇子就象征了善行,会给人带来吉祥安康,所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
2、比弃妇。天一凉,扇子就被人们束之高阁。刘大白《秋扇诗》曰:“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暗喻美人容颜花落去。
3、代身份。周武王时,规定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用作仪仗,不得僭越。自汉唐至明清,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等起居、驻行之所,多以成双的 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身份大小、官位高低,看扇即见分晓。古代官员出行,在大小会客场所,手中必有一把扇子,这扇子也有高雅与粗鄙之分。
4、象征爱情。因“扇”与“散”相近,情侣之间往往不赠扇子,谁愿意一见就“散”呢?他们往往以扇面画和扇坠相赠,作定情之物。扇面画在于画的寓意双关,扇坠表示情义和久远。
扇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千年的扇文化积累了很多的扇诗、扇词、扇联、扇谜,还有不少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扇戏" ,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等。
扇子也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道具。无论在戏曲还是舞蹈中,都能起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的装饰效果。《空城计》中诸葛亮羽扇轻摇,烘托出他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神情。朝鲜族扇舞,彩扇摇曳如云,长裙旋转飘动,象征着和平幸福的生活。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70多种。曲艺相声演员手里常拿一把扇子,也是为了适时烘托人物性格。
在西方国家,扇子也有很多趣话。古埃及人早会用棕榈叶做一人多高的扇子,主要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由身强力壮的奴隶打扇。以后,扇子被看成权贵的象征,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显赫。公元9世纪,日本人发明了小巧玲拢的折扇,他们把折扇看成能带来幸福的祥物。扇子于16世纪由葡萄牙人从东方传入欧洲,后来就成了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贵妇人的时髦用具。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佩剑的男子。”可见扇子和剑在当时上流社会风行之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扇子在西班牙已使用得相当普遍,并成为娇娘玉女们不可或缺的贴身携物。她们灵巧、娴熟地摇动着它,借以向心上人传递自己的心意。扇子的舒展和折叠,左右上下的移动,委实构成了一门神奇的运动艺术,扇语传情应运而生。
扇语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形成和使用。当时西班牙大家闺秀外出参加舞会等社交活动时,往往会由母亲或者侍女相陪。陪同者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小姐们有无越轨行为。为逃避监视又能谈情说爱,扇语传情应运而生。
扇语传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
- 如果打开扇子在自己胸前慢条斯理的扇动,表示“我仍孑然一身,尚无情人”。
- 如果把扇子打开又合上,然后放在自己的面颊上,表示“我喜欢你”。如果用合上的扇子放在自己的鼻尖处, 表示“我对你与另外一个女人眉来眼去不悦,我怀疑你脚踏两只船”。
- 如果用打开的扇子在自己的胸前短促、快速地扇动,表示“我已有意中人,请你不要打我的主意”。
- 如果把扇子放在太阳穴处,同时眼镜向上看,表示“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
- 如果用合上的扇子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并神情不安地来回走动,表示“小心,亲爱的,密探过来了”。
- 如果将扇子打开又合上,然后用扇子指着花园,表示“亲爱的,你先到花园去等我,我马上去那儿”。
- 如果用扇子遮着自己的嘴,且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表示“我给你一个吻”,男方即明白自己已经是她的意中人。
当然,时过境迁,“扇语传情”,“吉他求爱”等在西班牙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