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苏东坡都会想起他的诗词,其实苏的古文也很有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有一篇很有影响的古文〈留侯论〉。留侯就是张良,是刘邦夺取天下之后给张良的封号。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在刘邦争夺天下的每个重要,危急关头都是张良的谋策让他化险为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张良被尊为“谋圣”。
张良
谈起张良出众智慧的来源,大家都会津津乐道的说起一位神秘老人送给张良一本神秘兵书的故事。在〈留侯论〉中苏东坡对这个故事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令人振聋发聩。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是战国末期的韩国人,字子房。他的祖父和父亲曾为五代韩王当过宰相,人称“五世相韩”。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始皇消灭了。韩国灭亡了,张家的大厦也随之轰然倒塌,因此张良对秦始皇结下了深深的国仇家恨。
为报亡国之恨,张良变卖家产,四处寻求天下勇士刺杀秦始皇。后来终于以重金求得一位力贯千钧的大力士,此人能舞动60公斤的大铁锥。等秦始皇出巡到阳武(今原阳县东南)博浪沙时,埋伏在此地的张良同大力士一起投掷大铁锤偷袭秦始皇的銮驾,可惜误中副车,没有砸中秦始皇的坐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上下连续10天大肆搜捕刺客。
壮志未酬的张良不得不隐姓埋名,逃到江苏的下邳躲避了9年。
有一日,张良来到下邳的一座桥上游玩。经过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白发老人面前时,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吩咐张良:“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闻听此言,张良很气愤,但见老人年纪比较大,就忍气吞声地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又得寸进尺地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强压怒火,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了鞋。穿好鞋后老人笑着离去,但走了一里多地后,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小子有培养前途!5天后,你还来这里见我。”
5天后的一大早,张良依约来到桥上,谁知老人早已到了。老人满脸怒色说:“年轻人和老年人相约,怎么能迟到呢?回去!5天后再来!”
又过了5天,张良鸡鸣之时就前去赴约,但还是迟到了,老人又让他5天后再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出发,终于赶在了老人的前面。张良的真诚经受住了老人一连串考验,老人高兴地说:“这样做才对!”然后拿出一本书说:“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为帝王之师!”说完飘然而去。
天亮后,张良发现老人送的书竟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太公兵法》,传说此书是西周姜子牙所著。得到《太公兵法》后,张良手不释卷,果然成为智谋奇才。
对张良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们就来阅读苏东坡的〈留侯论〉。此文篇幅不大,下面是其全文的白话译文。
古时候被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过人的节操,有常人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时,马上会拔剑而起,挺身搏斗。这不能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别人侮辱时,也不会被激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的高士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含蓄表达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特点。一般人不能理解,就把那老人当作鬼怪,这就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那本书上。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些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没有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严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只有在它处于末路之时才有可乘之机。而张良控制不住对秦王的愤恨,仅凭一人之力,就想在一次狙击中达到目的。虽然他没有被捕被杀,可那也只是丝毫之差,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只是由于侥幸而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用傲慢无理的态度、粗俗的言行折其锐气。张良承受了这一切,说明他有可能将来成就大功业。所以,最后老人才说:“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委屈自己去尊重别人,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因此就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就投降吴国,去做吴王的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如果只有报仇的心愿,而不能做人下人的,那只是普通人的刚强。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就是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就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任何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就命令他做些奴仆的低贱之事,而张良做得很自然,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这样的人,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惧,项羽也不能使他发怒。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虽然百战百胜,但却轻易地消耗了兵力。汉高祖能忍耐,所以能保持自己完整的兵力,等来了项羽的衰亡。而这正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时,高祖大怒,而且都显露在语气和脸色上。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毛病,这时除了张良,谁能成全他?
太史公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实际上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也许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
以上就是〈留侯论〉的全文(白话译文)。
苏轼首先指出,那位圯上老人很可能是一位高人隐士。他知道张良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帮助刘邦得天下,但老人对张良的刺杀秦始皇的举动很不以为然,深为惋惜。为确认张良是不是一个有足够忍性,能成就大事之人,老人对张良进行了严格的考察。他特意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命令张良做些低等活。张良天分,悟性极高,在接受考察时已逐渐看出老人绝非常人,同时其忍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炼和激发。圯上老人最后对张良表现出的超常忍性非常满意,说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就把那极为重要的宝书交给了他。
年轻的苏轼博学多才,对人生的意义也有深切的体悟。文章中他广证博引,举出历史上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也列举了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反复论说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主题。
实际上,张良所达到的人生境界远远高于帮助刘邦得天下,被封为“留侯”的地步。刘邦得天下之后,他及时“功成身退”,谢绝了很多的封赏,逐渐淡出朝政,逐渐退隐。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古籍记载,都指出张良最后的结局是:得道成仙。
无疑,修得极高的忍性是张良成功,成仙的先决条件。一切有大志向的人士,必须在修这个“忍”字上下极大的功夫。
张良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写〈留侯论〉的苏东坡也已离开我们九百余年。社会到了今天,人们的道德水平已大幅滑落,在这个环境下,要想去修这个“忍”字真是谈何容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