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猛将徐达(图)

发表:2015-10-02 00: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徐达像(网络图片)

投身义军 战功赫赫

徐达( 1332—1385 ) ,字天德,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与朱元璋同乡。

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和朱元璋、汤和等一起替地主放牛,他们是一伙自小在苦水咔泡大的好朋友。徐达虽然比朱元璋小四岁,但他生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且“少有大志”,因而与朱元璋很合得来。元末之时,到处是天灾、瘟疫、饥荒蔓延,安徽地方更是厉害。

穷人实在无法活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其中尤以红巾军的声势最大。朱元璋在元至正十一年(1351)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队伍,当上了红巾军的九夫长,并在次年夏回乡募兵。徐达听知后十分高兴,决意投效红巾军。当时徐达已有22岁,由于他英勇善战,又略懂韬略,很快便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参加郭子兴义军后,不久被郭子兴提升为镇抚。但徐达却感到濠州地小粮少,且诸帅不和,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经常为争权而发生冲突,终非久留之地,于是,建议朱元璋趁早分兵别处,徐图发展,这一见解正合朱元璋的心意。至正十四年春,朱元璋以所募兵700人转属于他,唯独单单留下徐达、汤和等24名家乡兄弟南略定远,先计降张空堡民兵3000 ,继而向东夜袭元兵于横涧山,迫使“义兵”元帅缪大亨率精壮20000归降。这样一来,朱元璋算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其后的开创基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切的发展与徐达颇具远识的建议分不开的。

不久徐达在攻取滁州、和州等战役中,又充分地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被授予镇抚之职,成了统军的将领。至正十五年三月,孙德崖率部就食于和州,与郭子兴发生火并,孙德崖在城中被郭子兴所擒拿,但朱元璋在城外亦为孙的部众扣作人质,双方虽然同意交换,但谁也不肯先放人。在这僵持的情势下,徐达不惜冒着自己随时被杀害的危险,挺身到孙德崖军中替代朱元璋。就这样,朱元璋被换回来,孙德崖被放回去,随后徐达才得以获释。

朱元璋对徐达这一行为当然非常感激,从此对他更加信任。

攻陈灭张 努力进取

朱元璋在占领集庆后,虽说已拥有一块根据地,但他的势力在割据诸雄中,相对来说还是较弱的,所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当时大江南北不仅有元军重兵镇守,而且同是反元义军的东面的张士诚自恃地富粮足,西面的陈友谅倚仗兵强地广,他们时刻都想把朱元璋势力给吞并掉。

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朱元璋必须首先巩固东西两面防线,然后伺机突破,而要肩负这一重大任务,自然非智勇双全的徐达莫属。

当时东面争夺的焦点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镇江。假如镇江落入张士诚手里,他便可以随时出兵威胁应天。于是朱元璋决定先下手为强,命徐达为大将军,攻打镇江。

徐达亦不负厚望,旗开得胜,以少数兵力,勇夺镇江。徐达又分兵攻下金坛、丹阳诸县,在应天东面筑起一道坚固的军事屏障,为巩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作出了卓着的贡献,以功升任淮兴翼统军元帅。

张士诚对朱元璋夺得镇江当然是不甘心的,镇江的位置太重要了,镇江落入朱元璋之手,无疑对他是一大威胁 ,他必须拔之而后快,于是在据有常州后便挥师进攻镇江。至正十六年七月,徐达在龙潭一战,击败张士诚军,乘胜进围常州。张士诚急调重兵增援,兵力占有明显的优势。徐达在距城18里处分设伏兵,然后亲率中军出战,结果士诚军受伏大败,元气大伤。这一战役使一向自负甚高的张士诚再也不敢小看朱元璋的势力,并派使臣到应天议和,表示愿意每年输粮20万石、黄金500两、白金300斤,作为犒军之费。然而朱元璋却抬高价格,狮子口大开,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徐达奉命继续进军。终于在第二年三月攻克常州,以功晋升知枢密院事。

当年七月,徐达率军进逼宜兴,另遣先锋赵德胜攻常熟。常熟是由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镇守。张士德善战有谋,所以在进军前,徐达特别叮咛赵德胜说,应该以计智龋赵德胜遵从徐达指示,用计擒张士德,攻下常熟。接着,徐达又接连攻克宜兴、江阴等地。从而在东起常熟,中经江阴、常州,西至宜兴,沿太湖北岸构筑起一道弧形的东部防线,既完全堵死了张士诚西犯应天的通道,又随时随地可以进击平江,直捣张士诚的老巢。

徐达在东线节节取胜,但是西线却突然紧张起来。陈友谅趁徐达大军向东进攻之机率领几十万大兵向安徽进击 ,于至正十八年正月袭破安庆后,又遣将赵普连陷枞阳、池州,在那里建立了强大的水寨。从西面对应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关键时刻,徐达再次挑起重任,奉命西调迎击陈友谅军队。他先在应天居守,继而投入了第一线的战斗,至正十九年三月大破赵普胜栅江营,四月攻克池州,缴获陈军战舰无数,以功晋升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

至正二十年五月,徐达与常遇春共同设谋,大败陈友谅军于池州东南的九华山,歼敌万余人,生俘3000人。

在战斗结束后,常遇春大开杀戒、虐杀俘虏,徐达坚决反对这种不人道的做法。

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率水师10万,一举攻占太平,自立为汉王,并约张士诚东西夹攻朱元璋,一时之间应天告急,江东大震。在这危急时刻,徐达设伏于南门外,待陈友谅进至江边渡口龙湾时,诸路伏兵齐发,一举重创陈友谅,生俘7000余人,获战舰百余艘,战船数百,陈友谅夺舟逃回江州,徐达乘胜收复太平,攻占安庆。这一战役解除了应天的危急,彻底粉碎了陈友谅对西线的进攻。张士诚见陈友谅惨败,于是不敢轻举妄动了。连年来徐达在危难时机东西征战,使朱元璋东西两翼防线得到巩固 ,大大扩展了应天根据地,为其后削平群雄、顺利北伐、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矗至正二十一年七月,陈友谅部将张定边重新占领安庆。朱元璋率水师亲征,徐达负责主攻陈友谅的老巢江州。徐军迅猛异常,友谅大惊,以为神兵自天而下,仓猝之间,携妻子夜奔武昌,遂克江州。徐达穷追不舍,沿江而上,接连占领薪州、黄州、黄梅、广济,直趋汉阳,于汉口扎下大营,有力地遏止了陈友谅的东下。朱元璋得以偷袭收复安庆,并攻陷龙兴改名洪都,又连下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等府,将势力范围扩大到江西,徐达以功晋封中书右丞。

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张士诚遣其弟士信率大兵围攻韩林儿、刘福通的根据地安丰。当时朱元璋在名义上奉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因而决定亲率徐达等渡江北上支援。然而此时陈友谅却乘虚而入,大举向洪都反扑,气势汹汹,吉安、临江、无为等州府,数月之中,竟被陈友谅所攻陷。

朱元璋不得不挥师回击,双方决战于鄱阳湖。在这次决战中,徐达又立了大功,在激战中,徐达战船着火,但他毫不畏惧,一面指挥灭火,一面坚持战斗,终于挫败了陈友谅的猛烈进攻。经此一战,朱元璋对战胜陈友谅已充满了信心,同时为了严防张士诚乘虚偷袭后方,便把留守应天的重任交给了徐达,朱元璋对徐达办的事是绝对放心的。

徐达回到应天,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张士诚见无隙可乘也不敢轻举妄动,因而使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陈友谅。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决战中,虽然几经艰险,但最后还是取得了鄱阳决战的胜利,不仅全歼陈友谅的60万大军,而且杀死了陈友谅。不久,徐达奉调回到西线,迫使陈友谅之次子陈理献出武昌归降,并进而攻取了江陵、辰州、衡州、宝庆诸路。陈友谅的残余势力既被肃清,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也扩展到湖北、湖南。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吴王位,建置百官,设中书省,徐达以卓越功勋任左相国之职。从此,徐达“出将入相”,在军事与政治两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陈友谅被消灭以后,朱元璋的下一个战略目标自然是东灭张士诚了。至正二十五年十月,徐达被委任为总兵官,率水陆大军东征。徐达针对张士诚辖境南北狭长2000余里,中隔长江,江北守备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先取通、泰诸郡,剪其羽翼”,然后专事浙西的战略方针,迅速渡江北上。徐军首先攻下苏北重镇泰州。进围兴化和高邮,这样就使张士诚陷入了南北隔绝的困境。张士诚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从江南出击宜兴,以牵制徐达在江北攻势。然而徐达审时度势 ,进据都慎重考虑,予以取舍,在回师宜兴击溃张士诚军后,继续向江北挺进,并于次年三、四月间攻下高邮、淮安、兴化。徐达还奉命破安丰,俘元将忻都,再战徐州,俘斩元兵万计。至此,徐达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不仅完成了攻取江北,剪除张士诚羽翼的任务,而且打通东控齐鲁、北进中原的通道。

同年七月,朱元璋与李善长、徐达等一起商议讨伐张士诚的大计。左相国李善长认为张氏虽然战败但兵力未太受到损失,应该伺机出击。但徐达久经战阵,对张士诚的虚实了如指掌,他反对这种坐失战机的保守决策,认为应该快速进军。徐达的意见非常适合朱元璋的意愿,他遂即任命徐达为大将军,率师二十万讨伐张士诚。

徐达还是从“剪其羽翼”的战略出发,首先攻打太湖南岸的湖州,把吕珍的六万援军阻击于城东之旧馆,紧接着又分兵击败张士诚以及徐志坚所率的援军于皂林和姑嫂桥,俘获志坚及兵众三千余人,迫使吕珍等于十一月献了湖州。把湖州占领以后,徐达引兵北上,于当月包围了张士诚的大本营平江。在围城期间,徐达每遇大事均事先向朱元璋请示。徐达得到朱元璋复书后,便檄( xí)令各路大军,向平江城发动总功击。张士诚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曾先后两次拼死突围,但都被徐军杀回。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徐达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亦攻入阊门,平江遂克。张士诚力尽被俘,送应天后自缢而死。当徐达大捷凯旋回到应天时,朱元璋亲到城门论功行赏,徐达晋封为信国公,并迁右丞相。

灭元大功 徐氏居首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讨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人马北伐中原。当时徐达和常遇春虽同属朱元璋所器重的名将,但在朱元璋心目中,徐达还是要胜出一筹的,在“长于谋略”和“严于律军”方面尤其如此。

徐达从淮安挺进山东。首先攻克沂、莒、密、海诸州,分兵扼守古黄河要道,阻敌增援。主力部队继续北上,于十一月攻克山东重镇益都以及临淄、寿光等州县。

十二月,济南及登、莱守将献城,山东全境平定。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正式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徐达以“首功”被封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同年三月,北伐进到了第二阶段,徐达率水陆大军,溯河南上,进军河南,攻克永城、归德、许州,汴梁守将左君弼献城降。四月,明军自虎牢关直趋偃师、洛阳。洛水一战,元兵损失惨重,洛阳守将李克彝( yí)弃城逃往陕西,梁王阿鲁温开门迎降。五月,潼关守将张思道亦战败西奔。至此,灭元是指日可待的了。

同年闰七月,徐达从河阴、渡黄河北上,分兵攻取了卫辉、彰德,磁州,并在临清与山东诸路大军会合,沿运河继续向北挺进,迅速攻下德州、长芦、直沽,并攻占了元都外围的重要战略据点通州。元顺帝闻讯后,知元都已无法保住,遂于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仓皇逃跑,北逃上都开平。徐达于八月初二率军从齐化门进入元都,除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等因顽抗被杀外,其余不滥戮一人,徐达治军之严明,由此也可以看出。明军进入大都,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元王朝的统治,终于被推翻了。这样,北伐的第三阶段直趋元都的战略任务,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便胜利完成了。

徐达一生南征北战,冲锋陷阵,打了不少胜仗,一个农家出身的孩子为什么能够具有如此良好的军事素养呢?首先徐达勤奋好学。他因家境贫寒,从小便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但徐达并没有甘于现状,与此相反,更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平时打仗当然是非常紧张激烈的,但他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抓紧学习,熟知我国古代兵法,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知识,从而使自己逐步成长为杰出的帅才,就是他学习的结果。

其次是严于律己。他治军严明,“令出不二”的治军作风和他严于律己紧密不可分。徐达深深懂得,如果将帅不以身作则,作出好榜样,兵是很难带好的,也是难以激励士气的。所以他时时、事事、处处对自己的要求极严,在生活上参与部卒同甘共苦,因而深得军心,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所向克捷。他的地位虽然是愈来愈高,但对自己的要求和约束也愈来愈严,从不居功自傲,放纵自己。

徐达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洪武六年胡惟庸出任中书省丞相,他专横霸道,招财纳贿。看到徐达功高望重,想结好他,借以壮大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但徐达鄙薄胡的为人,不屑与之为伍,并揭发了胡惟庸的阴谋,指出胡惟庸心邪术诈,既贪奸又阴险,不宜委以丞相的重任。没过几年 ,胡惟庸的罪行充分暴露后,被朱元璋罢职处死。

徐达虽然有功于朝廷,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徐达一生九佩大将军印,削平群雄,安定天下,立盖世功,但他还是始终恭谨自恃,敬遵礼制。在建国后,他并没有脱离戎马生涯,曾三次挥师塞北平虏,其余大部分时间镇守北平,在那里整饬城防,操练兵马,屯田积谷,做到常备不懈,使北方边防日益巩固。他与朱元璋的关系虽素有“布衣兄弟”之称,但他从不因此忘形放肆,相反,更是恭敬有加。有一次,朱元璋要将朱元璋称吴王时所居王宫赐给他住,但徐达不愿逾制,坚持不受。朱元璋便在旧邸设宴款待徐达,“强饮之醉,而蒙之被使卧床就寝”。徐达醒后,发觉自己睡在朱元璋过去睡过的龙床上,不禁大惊失色,急忙下床,伏阶下,连称“死罪!”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背生疽( jū)。朱元璋对他的病情非常担忧,马上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持敕前往慰问,并将徐达接回南京治疗。但徐达的疽疾仍继续恶化,于洪武十八年二月七日病逝,终年54岁。朱元璋惊闻噩耗悲恸不已,为之辍朝,亲临哭奠,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子孙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北,并亲自撰写神道碑文,以纪徐达的丰功伟绩。



来源:故事会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