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中的一种,其渊源可以远溯至唐高宗时的“道调”,那是祭祀道家教主老子的唱词。元明散曲里宣扬道家思想的曲子,也可看作是“道情”的流变,一般都是道士唱的。它真正大行其事,是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之后。那位“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创作的《道情》十首,使得道情曲在南方,尤其在维扬地区风靡一时。道情艺人手执渔鼓简板,行走于街市坊巷、献艺于茶肆酒楼,无论是官绅市民,还是贩夫走卒,男女老少都爱听爱唱。其中最为百姓喜爱的,就是郑板桥的《道情》十首。
郑板桥像。(网络图片)
郑板桥《道情》十首,广受民众喜爱
以诗、书、画“三绝”名世的郑燮郑板桥,是一个天性明敏、参透世事的才子。在四十多岁中进士之前,他饱尝了贫困饥寒衣食无着的苦味,“寒无絮络饥无糜”(郑燮《七歌》),以至唯一的儿子在饥病中夭折。虽然登第之后为官七品,生活安定,辞官之后卖画扬州,名闻海内,但阅尽炎凉之后,那种顺途不长,荣华难再,权势如烟,钱财似水的感慨就愈发强烈,转而于耕读渔樵的平民生活中寻找乐趣。这一点,与“道情”一体的本意是颇相契合的。所以,郑板桥自称“板桥道人”。
这《道情》十首,自清代至民国二百年间流传不衰,甚至在三四十年代的小学堂里,孩子们也会唱。它节奏铿锵,音调悦耳,文词出入雅俗之间,唱起来余韵悠然,真有一曲三叹之感。
序云:“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刘炳森隶书《郑板桥道情》(局部)。
《道情》十首
老渔翁,一钓竿,
靠山崖,傍水湾;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
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
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
丰碑是处成荒冢,
华表千寻卧碧苔,
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
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
自烧香,自打钟;
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
斜日苍黄有乱松,
秋星闪烁颓垣缝。
黑漆漆蒲团打坐,
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
背葫芦,戴袱巾;
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
捉鬼拿妖件件能,
白云红叶归山径。
闻说道悬岩结屋,
却教人何处可寻?
老书生,白屋中,
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
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春梦。
倒不如蓬门僻巷,
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
数莲花,唱竹枝;
千门打鼓沿街市。
桥边日出犹酣睡,
山外斜阳已早归,
残杯冷炙饶滋味。
醉倒在回廊古庙,
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
剪西风,菊径秋;
看看又是重阳后。
几行衰草迷山郭,
一片残阳下酒楼,
栖鸦点上萧萧柳。
撮几句盲辞瞎话,
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
卷宗周,入暴秦;
争雄七国相兼并。
文章两汉空陈迹,
金粉南朝总废尘,
李唐赵宋慌忙尽。
最可叹龙盘虎踞,
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
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裏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
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
早知道茅庐高卧,
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
唤庸愚,警懦顽;
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
古戍寒云乱鸟还,
虞罗惯打孤飞雁。
收拾起渔樵事业,
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
旧曲翻新调;
扯碎状元袍,
脱却乌纱帽,
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道情》描述底层民情
郑板桥是一个极富平民思想的人。为官山东时,力主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而对于百姓的疾苦,往往感同身受,因而也最痛恨恶吏猾贾。他当堂判案时,常常“右窭子而左富商”,维护穷苦百姓,扼制财主商贾。他之所以辞官回扬,直接原因就是为民请命、赈济灾民而得罪了上司。《道情》曲里的平民精神颇值得今天的为官者好好回味。
《道情十首》的前七首写了生活底层的渔翁、樵夫、和尚、道士、贫士、乞丐、隐者的日常生活,描写了他们自由自在的天地,表现了他们无羁无绊的性格。这七种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自得其乐,我行我素,活得很洒脱。特别是这些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蔑视功名,淡薄名利,与其挣扎于名利场中,还不如过这七种人的生活。
这七首道情通过沙鸥点点、荻港萧萧、茫茫野草、荒冢碧苔、古庙白屋、柴扉菊径、衰草栖鸦等自然景物构成了凄婉萧瑟的氛围,多了几分远离尘嚣的安宁寂静,少了几分人世的烦恼和名利的羁绊。
《道情》以道家观点看历史
《道情》第八首和第九首是第二部分,咏叹历史,感慨沧桑。郑板桥以道家虚无的态度回顾了历史,上自唐虞,下至明朝。感叹了历朝历代的兴亡交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咏叹历史英贤名流操劳忙碌,鞠躬尽瘁,最后还是徒劳。他崇拜庄子与老子的清静无为,逍遥自得。一部五千年的历史,到头来只是万事皆空,还计较什么谁得谁失,争什么谁高谁下。
《道情》第十首点明了道情的目的是为了“唤庸愚,警懦顽”,这正好与开场白中的“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 “觉人觉世”相呼应。
在道教诗歌天地中,“道情”不拘一格,或七言,或四言,或杂言,重在以通俗语言点破玄机,启人了悟。
责任编辑:鸣建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