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图片来源:Pixabay)
中唐诗人刘禹锡当年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通判时,写下了一篇有名的《陋室铭》。
好文产出之因极为殊异?
《陋室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陋室铭》不仅成为古今最美散文之一,被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里,而且成为了后代文人在生活条件不太理想状态下,用以“安贫乐道”的座右铭。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的风范,也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禹锡这首字字珠玑、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的千古绝唱,竟然是被他当时的顶头上司挤兑出来的!
刘禹锡遭排挤,撰写奇文
当年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与了“永贞革新”,此革新派的政治主张是极力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由于势单力薄,保守势力强大,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朗州今属湖南常德一带,后又被迁任为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
在安徽和州通判的任上,刘禹锡屡遭挤兑。
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刘禹锡应该住衙门里,并且应有三间屋子。可是,和州姓策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又对他不奉承、不送礼,心里很不高兴,存心刁难刘禹锡。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对此遭遇,豁达的刘禹锡并不在意,反而根据住所外的壮阔景色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之门上。
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便将刘禹锡的住房调到更僻远的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成排的杨柳树。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仍怡然自乐,又写了一幅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和州别称为历阳)。
策知县见刘禹锡仍是悠然自得,就又把他调到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这间陋室,因知名人士刘禹锡住过,且写出脍炙人口的《陋室铭》而走进了历史。宋代时,这里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名人故居”了。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载:“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辟,有《陋室铭》柳公权书。”而今,刘禹锡住过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半边街,早已成为吞吐历史烟云的一处名胜了,许多人都慕名前往观瞻。
作者考证,为陋室作铭,并非始于刘禹锡。据记载历史上最早写《陋室铭》的是唐代的崔沔。据《全唐文纪事》,崔沔在洛阳做分司闲官时,曾著“《陋室铭》以自广”,大历十一年(西元777年),其子崔祐甫把这铭文勒石于洛阳故第。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2年,被贬谪和州是在于长庆四年(824年)到宝历二年(826年),所以,他写《陋室铭》比崔沔晚了近五十年。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