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市里的夜晚,灯红酒绿。霓虹灯在黑夜中闪耀着诱惑,劲爆的音乐,迷乱的光线,恣情的放纵……反观却是心灵的空虚与任性。这些场所,平常人是避而远之的,但是难免有人会想误入其中。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大概是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里来的吧!倘若在红尘中迷失,名利场里声色犬马,人生将很快堕落,一日千里;倘若能找到真我,回归正道,方能提升心境,将群魔踏于脚下。
(二)
所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人的心中应该有一座清心斋,可以寻求心灵的清静。这座清心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品茗,可以阅经。可以苦学,可以静修。可以会友,可以切磋。
这座清心斋,一定要按照古人关于室庐的要求建造:
古人云:“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钦定四库全书》之《长物志》曰:我辈绝然不能栖居岩洞,住于山谷,追求“商山四皓”这样的高人隐士的踪迹,但即使混迹于红尘闹市之中,也要门庭雅洁,房舍清雅明亮,亭台具有旷达之士的情怀,书斋具有幽雅之人的情致。还应当种植佳木怪竹,陈列金石书画,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不觉得岁月老去,客居此处的人乐不思归,前来游玩的人不觉疲倦。夏天暑气升腾时,让人感觉飒然寒冽;冬天寒风凛冽时,又让人感到温暖和煦。如果只是大兴士木,涂红刷白,真是如同桎梏囚笼了。
《室庐第一》还列举了几类修心养性的居所:
山斋
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夏日去北扉,前后洞空。庭际沃以饭沈,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可种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扵墙上以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
意思是说:山中屋舍应该明亮洁净,不要太宽阔。明净可以让人心神爽快,过度宽阔则费人眼睛。或者在靠屋檐的地方设置窗下栏杆,或者由走廊进入室内,依据实际的地势来布置。中堂前的庭院要稍微宽广一些,可以种植花木,陈列盆景。夏天拿掉北面的门扇,院落前后贯通,便于通风。庭边浇灌一些饭食汤汁,雨后就会生出苔藓,绿茸茸的很可爱。环绕着台阶种满翠云草,长到茂盛时就青翠葱茏,像浮在水面一样。房前的墙应该矮一点,有的人把薜荔根埋在墙下,洒鱼腥水在墙上引藤蔓爬上去,这样做虽然有幽静之景致,然而不如用白墙壁更好。
古代的名士有一种消遣,叫“居于山斋”,隔三岔五,去山间小屋做隐士。闲暇时居于山中,静赏山水,与三五知己好友把酒清谈,是古代名士的雅好。《陈书·孙玚传》有“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孙玚聘请高人在山斋中讲课,还奉上资费,为当时学者所称道。
丈室
丈室宜隆冬寒夜,略仿北地暖房之制,中可置卧榻及禅椅之属。前庭须广以承日色,留西窗以受斜阳,不必开北牖也。
意思是说:斗室用于隆冬寒夜,规格有些象北方的暖房,室内可以放置卧榻以及禅椅之类。屋子前面的庭院要宽广,便于接受阳光,留西面的窗户接受斜阳照射,北面不必开窗户。
“丈室”源于佛教用语。相传维摩诘大夫称病时,与前来问疾的文殊菩萨等讨论佛法,其卧疾之室虽仅有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代显庆年间,王玄策奉旨出使印度,路过维摩诘的故宅,他以手板纵横量,室内的长和宽仅有十手板,因此号称“方丈”、“丈室”。
佛堂
筑基高五尺余,列级而上,前为小轩及左右俱设欢门,后通三楹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幡幢之属。另建一门,后为小室,可置卧榻。
意思是说:佛堂建台基约五尺高,台阶一级一级地朝上,佛堂前面为小轩,左右两侧都设欢门,后面连通三楹佛堂来供佛。厅堂用石子铺设地面,悬挂幡幢之类的佛事用具。另外开设一扇门通往后面的小屋,屋内可以放置卧榻。
明代江南一带佛教兴盛,佛堂多建在民宅中。佛堂用品有佛像、佛龛、供桌、香炉、果盘、烛台等,供佛讲究用品精致,且要洁净庄严。幡幢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供佛饰物,能烘托堂内的庄严氛围,一般多为寺庙中悬挂,家庭佛堂较少见。如果佛堂悬挂幡幢,则可知该户人家供佛极其虔诚,且佛堂的布置非常讲究。
茶寮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意思是说:建造一间小室,邻近山斋,里面陈设茶具,令一童子专事烹茶,用来供白日清谈、寒夜独坐端坐所需的茶水。这是幽居之士的首要事务,不可或缺。
琴室
古人有于平屋中埋一缸,缸悬铜钟,以发琴声者。然不如层楼之下,盖上有板,则声不散;下空旷,则声透彻。或于乔松、修竹、岩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绝,更为雅称耳。
古代有人在平房中埋一口缸,缸中悬挂铜钟,用以与琴音产生共鸣。然而这不如在阁楼的底层弹琴,由于上面楼板封闭,琴声就不会散;下面很空旷,琴声就很透彻。或者把琴室设在挺拔的松树下,茂林修竹间,山间的岩洞、石屋里,这些地方清净雅洁,风景绝妙,更具风雅。
琴室之内,必为清音雅乐。在“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修养中,琴居首位。弹琴很有讲究,《文会堂琴谱》中归纳了“五不弹”“十四不弹”及“十四宜弹”。“五不弹”为:“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十四不弹”为:“风雷阴雨,日月交蚀,在法司中,在市尘,对夷狄,对俗子,对商贾,对娼妓,酒醉后,夜事后,毁形异服,腋气臊臭,鼓动喧嚷,不盥手漱口。”“十四宜弹”为:“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清朗,当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