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原文]应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之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物乘除之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中间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至终身,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孙自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终于人力不能胜天。(源自《袁氏世范》)
[参考译述]大概老年享受富贵的人,必当是年轻时吃尽了苦头,历尽了艰辛,从没有从小就享受安逸富贵直到老年的。年少时就科举及第或早早被皇帝委任了官职的,在中年时必定会仕途坎坷不平,不能顺心遂意,只是到了晚年才得以荣贵显达。或早年得意,官运亨通,那么其家中生活又一定窘迫拮据,家业微薄,常常为吃穿发愁,为婚姻事担忧。如果说年少时就身登显贵,又没品尝生活的艰辛苦难,又继承了父祖的丰厚家业,这种人,大多不会活得很长久。造物主安排人的命运时大多如此,这就是消长盛衰的道理。生活中或有一些自小到老始终享受荣华富贵的,这是有大福份的人,千万个人中偶尔才会有一个,实在是极希罕的。现在的人往往用尽心思,机关算尽,想着不经历劳苦艰辛就至死享受荣华富贵,他们大都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按照这种不合道理的方式谋划着,想要自己的子孙从小就能享受大富大贵而无丝毫波折,这就更是不可理喻了。其最终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终究沿着造物主安排的道路发展下去。
[史海寻踪]人的一生当中会经历一些磨难和挫折,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的。豁达的人会把这些苦难当成一种磨练,积极的面对困境,相信总有雨过天晴,时来运转的时期到来。与其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机心营谋,不如韬光养晦、修养身心、静待时机、把握新的机遇。历史上,重耳流亡的故事就给人以这样的启发。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比如有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魏犨、胥臣这些文武精英等。
这一逃难就是漫漫的19年流亡生涯,重耳历尽艰难万险,在国外度过了漫长的艰辛岁月。重耳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亡期间,重耳一行曾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说:“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八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的前半生可谓是历尽苦难,流亡期间甚至受到村民的羞辱,有谁会想到,到晚年的时候,竟然会得到机遇登基为君,成为一代霸主。可见如意时,不必自得,当作远虑;失意时,也不必灰心丧气,自有转机处。人生中祸福相依,苦甜参半,坦然的面对得失,一番风雨过后,总会见到绚丽的彩虹。
文献参考及出处
袁采,《袁氏世范》,南宋
司马迁,《史记》,西汉
附《袁氏世范》简介:
《袁氏世范》的作者是南宋的袁采,袁采秉性刚正,为官廉明,颇有政绩。《袁氏世范》传世之后,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重该书,都将它奉为至宝。《袁氏世范》在williamhill官网 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将williamhill官网 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袁氏世范》不仅引起当代诸多国内学者青睐,也使袁采在隔了许多个世纪以后走向了世界:如今在西方汉学界,袁采的著作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美国汉学家伊霈霞、墨子刻、约瑟夫・麦克德莫特和包弼德,都研究过《袁氏世范》。伊霈霞将《袁氏世范》翻译成英文出版,并着有《宋代williamhill官网 的家族与财产:袁采的社会生活观》一书(此书列为《剑桥插图williamhill官网 史》所附《进一步阅读书目》)。包弼德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第一章(长篇导言)中,把《颜氏家训》和《袁氏世范》进行比较研究,以论证由南北朝到唐宋williamhill官网 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