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出席《施政报告》后记者会回应提问。(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0月12日讯】(看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钟灵综合报导)林郑月娥昨日早上以40分钟宣读《施政报告》后,下午在政府总部召开约75分钟记者会,就报告内容回应提问,记者会首次安排纯网络媒体采访。提问涉及港人关心的议题如政改、立法会议事规则修订、首置盘公私营细节、房屋供应、教育、以及昨日英国保守党人权领袖Benedict Rogers被港府拒绝入境一事。
林郑开场即表示,这份《施政报告》体现了其竞选时提出的“同行”口号,指政府重视并聆听市民诉求,重提报告中多项政策,包括“首置盘”及医疗社福界合作、打造高科技“智慧”城市及发行绿色债券等。
记者会提问答的第一个重点围绕房屋政策。有记者指出,“首置盘”受惠户全港仅5.5万户,比起10多万户的居屋资格及逾30万户住在公屋的基层市民来说少得多,认为发展公私合营的“首置盘”并不是林郑口中的“急市民所急”,反而如同2012年发展局局长提出东北发展采用公私营合作时,被港人直斥是“官商勾结”。林郑月娥回应指社会出现了认为公私营合作就是官商勾结的风气,自己“很担心”,认为这种想法对香港“不利”,并表示香港政府是一个“小规模政府,都是要靠商界做发展动力”,并表示“首置盘”因使用地产商手中用地,因此不影响未来公屋供应。她重提政府打算恒常化发展“绿置居”,可让目前租住公屋的“富户”置居,把单位腾出予轮候人士。
有记者提问《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恒常措施及大型建设,忧虑有关政策是否可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林郑交代财政估算。林郑月娥拒绝回答数据,仅指“港府财政状况非常健康,财政盈余已经累积达10000亿元”,并提出港府过往许多开支是非经常、非持续的,因此这次的《施政报告》将加入一些经常性开支,如增加了36亿元的经常性教育开支。
有记者关注林郑指“要培育下一代国家观念”、为23条立法及政改的问题,质疑林郑多次提到“要在良好的社会气氛下”推行有关措施的可能性。林郑没有正面回应提问,仅表示相信香港只有一小群人对国家身分认同及尊重“有问题”,并指为了“宪制的责任、保障国家安全”,“会在适当的社会气氛下”推行有关措施。
有记者就立法会近来准备修订《议事规则》,进一步收紧民主派议员的空间的事件,提问林郑月娥认为是否有此必要。林郑回应指修订属于立法会内部事务,但认为是因为民主派议员滥用《议事规则》进行大量“拉布”阻延政府政策通过,因此建制派议员提出修订是“无可厚非”,指民主派议员应该与建制派议员“坐下来谈”,并表示政府行政机关无必要事事都要与民主派议员沟通同意,因为这样会“放弃了行政机关应有的权力与功能”。
有记者表示,《施政报告》内容广泛,不知政府将哪些政策作优先推行,以及港府有否打算在“一带一路”之外推出其他与内地合作的计划或政策。林郑回应指,政策推行政策需要立法会的配合和支持,指部分立法会议员的不同意及“拉布”会拖累施政。她亦指出“一带一路”及“大湾区发展”会为香港带来机遇,香港亦应为国家作出贡献。
有记者追问英国保守党人权领袖Benedict Rogers昨日被港府拒绝入境一事,林郑月娥拒绝评论事件,指是入境处的决定,重申港府有责任维持“一国两制”。
对于两级税制,有记者认为许多大财团大企业旗下都有多个小公司或集团,两级税制等同为企业减税,提问林郑月娥是否“用纳税人的钱补贴财团”,并指出是否可以修改税制令一些高利润大财团不获减税。林郑回应指“香港成功之道之一便是简单税制”,不会将某些公司拒诸门外,但会研究防止滥用措施。
民主党袁海文撰文指,两级税制下估计政府每年少得70亿元税收,不只政府口中一直所说要鼓励的中小企,大企业一样受惠。袁指出,商界无论大小一定支持减税、反对加税,而这次《施政报告》中没有加税等补偿安排,而大地产商的得益更是不少,例如“首置盘”就将意味着发展商更改土地用途、发展牟利的机会大增。袁提出,民主党多年前建议的累进税制,可为中小企减税、大企业加税、并以科研成果扣税,可以达到政府不会因减税而减少收入,且能达到公义原则、鼓励创新科技发展。袁亦质疑,林郑提出的多项政策增加政府开支将令政府开支大增,而今年的政府经常性开支已经达到3710亿元,质疑当下的“甜头”将对未来财政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