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你骗了几十年!告诉你真实的地道战(图)

作者:李清源 发表:2018-06-25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杨延昭功勋卓著,名垂千秋,永清古战(地)道和他的名字密不可分。
杨延昭功勋卓著,名垂千秋,永清古战(地)道和他的名字密不可分。(网络图片)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巍峨雄伟,气势磅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国冀中平原顶端的燕南大地,有一条可与其相媲美的“地下长城”──宋辽地下古战道,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五代时期的公元936年,后晋“儿皇帝”石敬塘为了答谢其“父皇”契丹王助其登上皇位,把燕云十六州统统割让给辽国,之后,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分界线就从长城一线南移到了河北平原。燕云十六州大约包括现在的北京市和山西的北部,这一带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一旦割让给辽国,北京以南数百里平川,无险可守,辽国骑兵可以任意驰骋。

后来,后周世宗柴荣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莫州(今河北任丘市)、瀛州(今河北河间)、易州(今河北易县)三州以及瓦桥(今河北雄县)、益津(今河北霸州)、淤口(今霸州信安镇)三关,遂以瓦桥关置雄州,以益津关置霸州,后又以淤口关置信安军。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南北征战,统一了南方。

宋军消灭北汉后,随即向辽田发起进攻,力图全部收回燕云十六州,宋辽双方展开激战。结果,北宋倾国之力的两次进攻失败,辽国随即发兵南侵,在徐河(今河北满城、徐水境)之战受挫后,数年未敢大举南攻,而宋朝的精锐部队也基本消耗殆尽,不得放弃武力收复幽蓟的打算,将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北宋在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由进攻转为防御战略,宋在河北中部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东至泯姑海口(今天津溏沽附近)的东西900里,南北六七十里的地区,利用原有河水塘泊,加以疏通,筑堤蓄水,广置稻田,把平原变成水泽并连成一线,时称“水长城”。同时设寨28,立铺125,用以阻止辽军铁骑,但是,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

永清最靠近北京,位于霸州的北部,理所当然的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现代在永清县发现的古战道处于古战道的最北端,位于宋军北部防线的最前沿,它由县城城南分两处走向。一是从永清县城南关西南通往霸州城,一是自永清县城东南通向霸州信安镇,霸州城和霸州信安镇都是宋军屯兵的重镇,前线辽敌一有动向,即可迅速将情报送达指挥部。古战道的建筑材料──青砖,与雄县祁岗宋代的地道砖规格同一,其硬度、其土质也与宋代地道砖别无二致。据此即可肯定,永清古战道就是北宋军队为防御辽军而规划修建的。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八月,辽国在准备了一年之后,又一次向北宋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辽军于河北突破唐河防线,经过赢州、天雄军激战后,继续南进,此时,辽军已打得筋疲力尽,损兵折将,成为强弩之末,它一方面继续进攻,一方面主动向来朝提出议和停战。当辽军围困澶州之时,宋真宗御驾亲征到达澶州,但他也想停战妥协,辽宋在澶州摆开决战架势的同时开始进行紧张秘密的和平谈判。至十二月初,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协议规定宋朝每年送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辽国主“愿兄事南朝(指北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签订,给断断续续长达26年的宋辽战争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后,至辽国灭亡的百余年间,宋辽双方弥兵敦好,边境未再以兵戎相见,“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

古战道为杨延昭所治

自古以来,杨家将大战辽兵的故事就在永清县广为流传。

随着古地道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这些传说绝非杜撰,北宋年间这里的确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激战,据调查,永清县建于宋代的55个村庄中,村名与宋辽战事有关的村就达36个,如几个乡中以营命名的村子有数十个,相传正是宋军72座连营。

红朝虚构的《地道战》“抗”日,被揭穿后已逐渐成为笑柄,但是杨延昭指挥的地道战却是货真价实的。据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编纂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为杨延昭所治,始自城中,通雄县:每遇虏至,必以出师。”这一记载非常明确地指出霸州(含永清)的地道为杨延昭(杨六郎)所治,也与杨延昭在宋辽边境的一段经历相合。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在宋太祖赵匡胤二次发兵进攻幽州时,杨延昭随父亲杨业一起出征,作战勇猛,杨业阵亡后他丁父忧3年,尔后到河北边防前线任职,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与宰相寇准不谋而合,但是朝廷并未做出反应,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占城(今山西广灵西南),取得惊人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功高屡次升迁,成为高阳关路的最高军事首长,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

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所以历史上留有“杨六郎镇守三关”的美谈;在杨延昭等将领的率领下,霸州(含永清)等地的边民共御辽敌,妇女儿童都能骑马射箭。后来杨延昭壮志未酬,于大中样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七日,逝于边防线上,卒年57岁。

古战(地)道工程浩瀚,沉睡千年;杨延昭功勋卓著,名垂千秋。永清古战(地)道和英雄杨延昭的名字密不可分。



来源:看williamhill官网 整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