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中傍晚在台北市议员应晓薇的陪同下举行记者会,公开为自己“呼巴掌”行为向郑丽君道歉。(图片来源:中央社/王飞华摄)
文化部长郑丽君今(22)日出席关怀演艺人员新年餐会,席间却遭资深艺人郑惠中突然出手赏狠狠甩了一巴掌,一时之间引发网友热议。资深艺人郑惠中傍晚在台北市议员应晓薇的陪同下在市议会举行记者会,公开为自己“呼巴掌”行为向郑丽君道歉,但绝对不为抗议“去蒋化”道歉。
文化部长郑丽君今天中午出席关怀演艺人员新年餐会,席间她正和资深男艺人陈松勇闲聊致意时,郑惠中突然冷不防的由后方上来很狠朝她的脸颊甩了一巴掌,之后转头就走。遭甩巴掌的郑丽君先是一脸错愕,接着捂着被打的左脸,受到惊吓地表示,“怎么可以这样呢?”身旁的人也急忙上前询问。
谴责非理性的暴力行为
郑丽君遭掌掴事件发生后,有记者问及郑惠中为何要打郑丽君?当时她对记者表示:“因为她(郑丽君)推动废除中正纪念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她一点都不感恩。这种人,我这样子打她,是刚好而已。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我要做的就是这样而已。”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随后也在脸书上发言力挺郑惠中,并形容打这巴掌是“官逼民反”,遭网友吐槽“成语不是这样用的”。
文化部长郑丽君今(22)日出席关怀演艺人员新年餐会,席间却遭资深艺人郑惠中突然出手赏狠狠甩了一巴掌。(图片来源:自由时报)
总统蔡英文、行政院长苏贞昌与副院长陈其迈皆致电郑丽君慰问,桃园市长文灿获知后表示:不应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见,更谴责不当暴力行为。行政院发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达卡)也表示谴责非理性的暴力行为,吁理性表达意见 。
桃园市长郑文灿获知后表示:不应采取这种方式表达意见,更谴责不当暴力行为。(图片来源:中央社/王飞华摄)
为“呼巴掌”道歉 不为抗议“去蒋化”道歉
稍晚,身穿黑色套装拄着枴杖的郑惠中,在台北市议员应晓薇陪同下召开记者会,郑惠中先是对在场记者点头致意,在6分钟的记者会中,她提及“我郑惠中因为郑部长以及执政党提去蒋化的政治主张,一时情绪激动、失控,在此向郑部长表达歉意。今天的行为当然是不对的,唯有对郑部长及执政党提出的去蒋化,本人提出愤怒及不满,去蒋化就是否定历史。”
郑惠中在记者会中表示:自己愿意对今天打郑丽君一巴掌的行为道歉,但“去蒋是不对”,表示并不愿意对抗议去蒋化仪式道歉,她强调:“去蒋不是台湾人民的共识,身为文化部长,未倾听民意而推动去蒋化,撕裂台湾人民的情感,我郑重声明,绝对不为去蒋化道歉。”郑惠中坦承:自己先前曾在报纸上看到文化部提出要拆除中正纪念堂的讯息,当时就有了想要打郑丽君的念头,今天第一次见到郑丽君,累积了很久的情绪,“因为冲动,内心不满,我想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的想法。”
郑丽君未提告 演艺工会不排除要将其除名
针对文化部长郑丽君遭甩巴掌事件,身兼资深演艺人员基金会董事长的华视总经理庄丰嘉也在下午召开记者会,庄丰嘉表示:“关怀演艺人员基金会,将报警进行后续法律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允。”应晓薇则表示,记者会后将陪同郑惠中,去警察局说明今天餐叙的过程。
晚上六点,记者会结束后,资深艺人郑惠中在台北市议员应晓薇的陪伴下,主动到大安分局说明案情,三小时后才完成案情说明,在完成笔录之后,郑惠中“主动”要求到北检再次说明。虽然郑丽君目前没有提告,但演艺工会不排除要将她除名。
据悉,郑惠中除了完整说明案情外,也表示自己会在明(23)日,亲自到文化部向部长郑丽君当面道歉,但对于先前被采访时曾向记者表示“想要赏对方两巴掌,想了好几个月”一事,事后则改口否认,反驳先前的陈述。最后经过检察官讯问后,认定她涉嫌伤害、公然侮辱和妨害公务等罪,裁定她限制住居,无保请回。
郑惠中过往的争议事件
郑惠中本名郑心仪,毕业于金瓯高商,是6、70年代中视基本歌星。踏进歌坛时自愿加入义警行列,之后因为改走性感路线,以“社会写实”的性感为号召,被台北市警局认为形象不佳,而解除其义警职务。
郑惠中早年曾担任过“封面女郎”杂志副社长,民国72年,该杂志因刊登女星走光的不雅照片,遭到控诉。之后“封面女郎”也因为刊登许多女艺人的不雅照,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遭到新闻局下令查禁,并勒令停刊一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民国73年郑惠中在高速公路上超速,不幸酿成严重车祸,造成一名货车司机死亡,她因此被依过失致死罪判刑5个月,而这起车祸也导致她下半身行动不便,度过10年轮椅生活,经过多年复健才重新站起来,现在她仍需要靠枴杖辅助行走。
责任编辑:黄彦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