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0度乾隆帝爱过冬 古代皇宫咋取暖?(组图)

发表:2019-06-03 10: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代皇宫怎么过冬?
古代皇宫怎么过冬?(图片来源:Adobe Stocks)

williamhill官网 北方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在那个没有暖气,没有电热毯,没有保暖衣、羽绒服、更没有空调的时代,生活在紫禁城皇宫里的皇上及他的嫔妃、皇子皇孙以及大量的宫女、太监,又是如何度过那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的呢?

原来,williamhill官网 古代的建筑师们匠心独具,他们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学的设计,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也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人睡觉的炕下面,形成了“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明清两代的皇宫,冬季大多是烧炭取暖。为此,宫里专门设置了负责冬季“供暖”事务的机构。如惜薪司,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明代时,这些机构的官员可以直达皇帝御前奏事,是比较有地位的,着“近侍牌子”之称。清代时,皇宫内设有三个机构负责冬季“供暖”事务,连点火烧炕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这三个机构的太监,冬季里的活儿可不轻松,就拿柴炭处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的太监来说,紫禁城内人数那么多,整个冬季所需木炭自然不少。有资料显示,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每日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而且,为了不污染室内空气,柴炭处还得准备那种火力旺、耐烧且无烟无味的优质木炭。

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曾较为详细地记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况及其感受。诗曰: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

  皓月悬长空,朔风瓢碎霜。

  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

  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

  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清 铜胎掐丝珐琅方形火炉
清 铜胎掐丝珐琅方形火炉(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宫中还备有炭火盆。那时的炭火盆样式非常多,不仅体现了皇家的尊贵,还让我们对当时的工艺水平叹为观止。如图这只火炉,以铜胎为坯,盘口,方腹,四螭形足。以掐丝技法、珐琅料填色为饰,口沿上方四边各饰一组双龙抢珠纹,腹部两面各为一对麒麟,两面各为一组麒麟与马,四边皆饰海水江牙及水脚纹,螭形足上饰花卉纹及卷云纹。

清 乾隆 画珐琅瓜楞式手炉
清 乾隆 画珐琅瓜楞式手炉(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再如这只手炉,是铜胎,椭圆形六楞式提梁手炉,炉内施白釉附悬铜胆。镂空四瓣花与如意云头纹的铜炉盖,炉身表面黄地饰缠枝花锦,每一楞上的开光内绘文人于庭院山林间对谈、看书、写字等情景。圈足下方有突出的云纹式小足六,绘饰蔓草纹,底白地书红色“大清乾隆年制”长方框三行篆书款。

清 乾隆款 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人物手炉
清 乾隆款 铜胎画珐琅黄地开光人物手炉(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最后这只手炉,铜胎,椭圆形六楞式,直口,深腹,矮圈足,ㄇ形提梁,带同形镂空四瓣花与如意云头纹铜盖,内附悬铜胆。器内施白釉,器表黄地,饰缠枝花锦,每一楞上的开光以变形夔龙纹围成内绘文人于庭院山林间对谈、看书、写字等情景。圈足下方有突出的云肩式小足六,绘饰蔓草纹,底白地书红色“大清乾隆年制”长方框三行篆书款。



责任编辑:美玲 来源:看williamhill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