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安正文《岳阳楼图》。
“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清代文人尚镕的这话,道出了名山胜水与才子佳文连袂携手,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的美妙。
中华名楼个个都有山水、好楼台,更有好诗文添神采。位于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尽收洞庭、长江和君山胜景,又有好诗文辉映。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中华名建筑的神采。
巴丘胜楼览洞庭
岳阳楼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巴丘),西濒浩淼的洞庭湖,与湖中君山岛对望,北有绵延几千里的长江。登上岳阳楼远眺,江湖上烟波无垠,山水间波光云影,或晴或雨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台基起造于三国时期,是东吴都督鲁肃驻守巴丘(又名巴陵、岳阳)防御关羽攻城时修建的阅军台,作为训练水师之用,这是岳阳楼的前身;到了南北朝时作为巴陵城楼。南朝诗人颜延之与朋友登“巴陵城楼”,歌咏岳阳清净山水、洞庭水曲处处清晖,留给后人“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的印象。到了盛唐时“岳阳楼”的名声才传开。
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字说之)贬谪为岳州刺史,州府所在地在今天的岳阳县。他很喜爱临洞庭湖眺望,据说他招聘名工巧匠扩建楼阁;他的诗《岳阳早霁南楼》有这样的诗句“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巴陵一望洞庭秋,心随湖水共悠悠”抚平他心中的愁闷。[1]
唐代岳阳楼的主楼是方正的三层楼宇,楼高、边长都超过五米,周围连着副楼,典雅不凡。不过现存的文献中,已经看不到唐代的岳阳楼图了。现有最古的图,该属五代前蜀李升的岳阳楼图,图中可以看到重檐歇山顶的主楼在副楼的陪衬下矗立于山水间,方方正正、巍峨高耸。
清代嘉庆《巴陵县志》岳阳楼图。
唐宋名诗好文辉映山水楼台
唐代
唐朝干元二年(西元759年)秋季,李白经过岳阳,与友人夏十二南游洞庭湖,作了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从此“岳阳楼”之名传了开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向*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向,一作“逈”)
诗仙笔下的山水景物充满情感,在岳阳楼上“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帮人解忧,好景让人舒放,“情中含情,飘飘欲举”。李商隐的名句“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隐隐泛着一样的情致。
诗圣杜甫也有《登岳阳楼》诗: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诗意气象宏放,涵蓄深远。古今都赞诗圣胸中气吞云梦洞庭,雄浑绝代。[2]杜诗《登岳阳楼》映照洞庭湖,又把好景与胸襟推上层楼。
宋代
宋代留下了郭忠恕的《岳阳楼图》卷,画里的洞庭湖真是烟波浩淼,湖边上,城墙护卫着岳阳楼和湖中的君山对望,气势有过之而无不及。庄严富丽的十字脊歇山顶非常特出,加上环楼廊柱栏杆的丹漆,让岳阳楼的气势更是恢宏不凡。宋代词人张元干写“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应合了这画的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岳阳楼位于文化古城岳阳(巴丘),西濒浩淼的洞庭湖,与湖中君山岛对望。(图片来源:Alexsandie/维基百科)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春,滕宗谅(字子京)因被诬告滥用公款而谪守巴陵郡。滕宗谅的政绩卓著,次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也重修扩建了岳阳楼,并在楼上刻下了唐代和当时宋人的诗赋名作。
滕宗谅心想,好山水要有好楼台登高好览景,好楼台又要有文字注脚才得久存--“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所以他就想请一位“雄才钜卿”共襄“胜”举,于是他找了同门好友范仲淹帮忙。
当时,人在邓州的范仲淹应他的邀请,写下的《岳阳楼记》,真是激荡了后世人心,在知识分子的心中形成共鸣。范仲淹赞岳阳楼尽收巴陵洞庭湖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3],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而大自然有阴有晴,有风也有雨,阴晴之变,感人深刻--霪雨霏霏、阴风怒号,会让人感极而悲;春和景明、一碧万顷又让人心旷神怡。而处在这自然之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物象变化之外呢?范仲淹内心有迥然不群的洞察。
天地之中,谁能超然于自我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来宠辱加身都不喜不惊,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句千秋名言,雷霆万钧,破空长响,成了读圣贤书的知识份子的精神楷范。这千秋名句,就是启迪后人的“岳阳楼”的精神,而范仲淹的一生舍己为天下人,以“文正”矗立范式丰碑。
元代夏永《岳阳楼图》。(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元明清三代岳阳楼之晖
元代
夏永《岳阳楼图》画出晴空下洞庭水波淼远,“岳阳楼观倚晴空,楼外君山指顾中”,景致奇绝。
岳阳楼台矗立在高大的城墩上,和五代时的建物形制很类似,而略显长方形。中央主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旁边副楼是一层歇山顶楼阁。各脊顶上的点缀:正脊上的吻兽、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戗兽和仙人走兽等等玲珑巧妙。
明代
明代时的岳阳楼形制和历代的有显著的不同,从现存的明代中期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画的《岳阳楼图》来看,六角形的岳阳楼玲珑富丽,攒尖的屋顶、米字形起脊歇山顶美仑美奂,脊上装饰物琳琅满目。楼前有回廊相接,步径通幽;接水一方入口有码头的牌坊,下有石砌泊岸的台阶,从这里可以坐船游湖,与天地共航,“荡桨溯流光,登楼望八荒;江山出图画,天地入舟航”。
清代
从嘉庆年间《巴陵县志》岳阳楼图来看,清代的岳阳楼是个建筑在城台基础上的建筑群,除了三层楼的主楼,还配有二层楼六角的仙梅亭,两旁各有类似四合院的房舍。洞庭湖上烟波荡漾尽入楼中来。是否您也感受到“蒙蒙云气开南极,浩浩江流作楚声”的气势?
天地赐给人好山好水,好诗好文收好景,好景收在仁者之心,瑰丽持久。登楼览景,离尘息虑,总能找到一点生命的感悟!走到这“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的时节,如何珍惜天地的赐予?代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好诗文,辉映着岳阳楼,就在引领人深入去悟出自己胸中的乾坤。
参注
注[1]张说的诗吟:“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峯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之文集・卷六》)
注[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展放气吞洞庭的气概,古今诗评拍案叫绝。
《后村诗话》说: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瀛奎律髓》: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浩然)杜(甫)二诗尽之矣。
《诗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壮语也,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皆见称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子美(杜甫)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杜甫)胸中吞几(个)云梦(古代洞庭湖的名称)也。
注[3]浩浩汤汤也作“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