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正值五代更迭十国割据,契丹乘乱取燕云十六州,建大辽,为中原患。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乱世,起于介胄,仰膺历数,践位九五。十年间削平名藩列国,结束五季乱世,开创大宋江山。
这一篇就来讲述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
天命有归,大宋开国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宋史》中记载,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年纪稍长,则“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后汉初年的一天,一位精通术数的老僧指点赵匡胤说“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意思是让他向北走。赵匡胤按老僧的话向北走,结果遇到当时的枢密使郭威招募士卒。赵匡胤应征入伍。后来郭威建立后周,是为周太祖,而赵匡胤则成为后周大将。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以战功卓著,拜义成军节度,殿前都指挥使。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伐北汉及契丹,志在收复燕云之地。赵匡胤随军从征。就在战事迅速推进之时,周世宗却突然病倒,只得班师回朝。此次出征,周世宗在途中批阅文书时,发现一只韦囊,开囊视之,得一木笺,其上赫然写道“点检作天子”。周世宗大惊,回到京师后,立即将时任点检之职的张永德罢免,而以赵匡胤代之。十数日后,周世宗驾崩,年幼的恭帝即位,拜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说起归德这个地方,早在后晋时期,归德曾经来过一位异僧,他貌若豪侠,一手指地,高声宣说:“不二十年,当有帝王由此建号”。当赵匡胤拜为归德军节度时,异僧的话似乎已被人们淡忘。
年仅七岁的恭帝被扶上帝位,一班老臣悍将立于殿下。五代之世,中原内有藩镇骄横,北有契丹来犯,天下动荡,频频易主,而此时的后周,主幼国疑,人人心昭不宣的是,新登基的小皇帝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可以安定天下的英主。
此后的数月,还算平静,然而未必不是一场巨变前的沉寂。十一月镇、定二州传来契丹来犯,边境告急的消息。朝廷派赵匡胤率兵御敌,大军于次年正月出发,行之未远到陈桥驿时,军中有一个叫苗训的人通晓星相,见到日下复有一日,这正是天下易主之像。他对身边的人说:“此天命也”。正所谓天命所在,人心所归,在一众持刀露刃的将士的拥立下,赵匡胤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宋太祖受禅登基,因其曾为归德节度使,而归德之地在被更名为归德之前,它的原名一直叫“宋”州。于是一切即如归德异僧所预言的,宋太祖由此建国号为“宋”。
兵征天下,以武止戈
建隆元年的中原大地,与大宋并立的政权有北汉、后蜀、南唐、南汉四国,及吴越、荆南、湖南三镇。宋太祖内收兵权,外销藩镇,在位十七年,平荆湖,取后蜀,灭南汉,下南唐,除北汉一隅以外,基本完成中原一统。
然而,如此功业,诚如《宋史》所评“非人力所易致也”,而必要是仰承天命,抱道怀德之人才可以做到。所以,宋太祖虽然兵征天下,却能够以仁为本,以德服人。
一次宋太祖在武成王庙看到墙壁上绘有历代名将的像,其中一副画的正是秦将白起,宋太祖用手杖指着白起像说:“白起杀降卒,不武之甚,不配受享。”于是命人将白起像去掉。武者,止戈也,武人出身的赵光胤深明“武”之大义,一向反对滥杀。
在征伐南唐时,宋太祖告诫主将曹彬:“伐江南时,切勿暴掠生民,城陷之日,不可杀戮,李煜一门不可加害。”曹彬兵临金陵,久攻不下,于是上奏说“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太祖见书赫怒,立即批复“朕宁可不得江南,不可妄杀”。诏书刚刚送到,金陵城破,李煜出降。一军上下莫不膺服太祖盛德。
对于降国君臣,宋太祖皆以诚相待。宋平后蜀,有大臣建议杀掉后蜀国主孟昶,以绝后患。太祖笑他:“好个雀儿肚肠”。宋平后汉,后汉国主刘鋹入汴京,太祖赐酒,刘鋹疑是毒酒,犹豫不敢饮。太祖笑说“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意思是我以赤心待人,怎么会做这种事呢。于是自己端起酒盏一饮而尽。刘鋹惭愧谢罪。不仅如此,所有降王更是封侯赐第,譬如孟昶降宋,封秦国公,刘鋹被擒,封恩赦侯,李煜出降,封违命侯。其余降将,皆得保全,且分职州郡,掌兵民之权。一时之间,降王子弟布满京城内外,而宋太祖并包天下之大度,震服海内。
偃武修文,立誓刻碑
赵匡胤经历过五代乱世,深知天下时弊在于纲常颠覆,文治不兴,武人弄权,鉴于“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的历史,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于是开始重用文臣,重视文治教化。
宋太祖认为武将不通治世之道,曾说“朕想让武臣也都读书,以通治道”,于是用文臣知州事,用文臣掌藩镇。为了让后世帝王也能重用文臣,宋太祖又刻碑立誓,放于太庙密室。誓碑内容无人知晓,只有后世新天子即位时,才能进入密室,跪瞻誓词。直到160年后,金人破城,人们才得见誓碑的内容,其中之一是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而后世子孙有违誓言者,天必殛之!——可以说宋朝能够成为一个文治昌盛的朝代,与宋太祖对文教及文士的重视极大有关。
此外,宋太祖对佛教也加以扶值。早在后周世宗时期曾发生过一次佛教法难。时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曾造访当世异人麻衣神僧。麻衣神僧说“今毁佛法大非社稷之福”,又说当有“真主出兴,佛法亦大兴矣。”宋朝开国后,在一统大业与文治鸿图并进时,宋太祖没有忘记麻衣神僧的话,他派遣僧众远赴天竺求法,专建寺院为战死亡灵超度,后来又命当时名儒以金银字书写佛经,嘉奖译经僧人,后又诏命刻板雕印大藏经。久罹乱世的中土,在宋太祖大悲利物的政举之下,再次得闻佛法福音。
仁及鸟兽,乾德配天
取天下须以德为本,坐天下更须以德服人。公元962年(建隆三年)汴京新宫修成,宋太祖坐在正殿之上,命人将诸宫门层层打开,宋太祖指着笔直一线的宫门对左右说:“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一国之君首先当为道德之表率。宋太祖虽然出身戎武,不甚拘于小节,却恭俭自律,不喜奢靡。不甚宏敞的皇宫中,一律施以青布的帷幔。皇后曾建议他以黄金装饰肩舆,乘之出入。太祖却回答“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意思是说“我用四海之富,就是把整座宫殿悉用金银为饰,也是可以办到的。但我要做的是为天下守财,岂可滥用财富。如古人所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一日,长宁公主穿了条以翠鸟之羽绣制的襦裙,宋太祖却说:“主家服此,宫闱戚里皆相効,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寝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意思是“你身为公主,穿着必然为宫内外争相效仿。京城翠羽价格就会因此抬高,小民争利,为得翠羽必然多加捕杀,多伤生灵,而这一切却是由你而起。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知道惜福,岂可造恶业,开祸端”。太祖之仁,可谓及于鸟兽。
当宋太祖在青幔素垂的宫中,穿着粗绸常衣,足履麻鞋批阅四方奏书时,南汉国主刘鋹正在珍珠玳瑁装饰的宫中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南唐国主李煜则在金陵的玉树琼花之下夜夜笙歌,后蜀国主孟昶更是穷奢极欲到以七宝装饰溺器。——人主昏庸至此,国家如何不亡!
宋太祖在位期间,次第削平西南强藩大镇。惟剩北汉一隅,受辽人支持而立。开宝九年(西元976年)群臣上书,请加尊号“一统太平”,宋太祖没有采纳。不过在大宋百姓的心中,宋太祖确然为肇开一统的太平之君。四月的西京洛阳,宋太祖祭天地于南郊,当天子仪仗浩浩荡荡的经过洛阳城时,人们空巷而出,夹道观瞻,一些耆年长者感泣说道:“我辈少经乱离,不图今日复观太平天子仪卫”。祭天的仪式盛大而庄典,一个繁华富庶却又风云迭起的朝代在中原大地上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