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讲的第一节课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小A是林琳认识很多年的一位朋友,自从移民加拿大后就很少见面了。上个月小A回国,便约着林琳一起吃饭。餐后,大家起身离开时,小A轻轻地把她坐过的椅子挪回桌边,又走过来把林琳的椅子也放回去。让林琳这个自诩行为习惯还不错的人感觉有些难为情,便调侃道:“出去几年变化挺大嘛。”
以前的小A是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小A笑着说:“要说这事,还真有点感受。我去加拿大做幼教,在幼儿园讲的第一节课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里面有很多场景示范,就包括把坐过的椅子恢复到你来之前的样子。给小朋友边讲,我心里边惭愧,想想以前自己的许多行为习惯,不如幼童标准,连幼儿园水平都达不到。”
小A说她开始对细节关注,还受了另一件事的刺激。她的男朋友去一家做养老配套服务的大公司应聘主管一职,前面几关都过了,最后却被刷了下来。事后才知道输在哪儿。面试的那天,几位公司高管逐个找准备最后留用的几个人谈话,然后让面试者上楼去人力资源部领一张表,谈话后将填写的表格再送回去。这一来一回,里面却藏着玄机。从二楼到三楼要通过一道防火门,门弓的弹簧力道很大,打开后如果不拽着关上会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人力主管调取了楼道的监控视频,往返的几位面试者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轻拉轻放,关门时还不忘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另一种是去时没注意,被吓了一跳后,回来就知道拽着门把轻轻关上;还有一种就是去时咣一声,回时咣一声,来去潇洒得像阵风。可惜的是,她男朋友就是最后一种。
人力主管在给答复时说得很明白:旁边就是办公区,如果连留意不打扰到别人这一基本点都做不到,怎么能指望在以后与老人打交道的工作中做到细致体贴周到呢?
可能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一切”这类的话在以往说得太多了,反倒让听到的人觉得麻木,就又犯了“道理都懂,执行很难”的通病。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在细节暴露了修养的时候,总会把“不拘小节”这个大词儿拎出来遮羞。但生活中有多少事儿是“大节”呢?小节积累多了,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是否注重“小节”,是与人的心粗心细有关吗?其实,还真不是,关键得看这“小节”影响到谁。
方方以前总会因为老公把油渍菜汤弄到衬衣上而恼火,她每次洗衬衣时抓狂地骂她老公,她老公则是一脸无辜地说自己真的是没注意。后来,方方改变了策略,她只管洗没油渍的衣服,有油渍的由她老公自己洗。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有油渍的衣服越来越少。以前怎么就不能小心点注意点呢?还不是因为麻烦是带给别人的,所以在意不在意跟自己没关系。
同理,那些不注重小节的,大致都是如此。在餐厅吃完饭把桌子搞得杯盘狼藉的,是因为不需要自己来收拾桌子。任凭熊孩子在夜航班上大喊大叫奔来跑去的,是因为飞机上没有坐着TA的boss。停车轧着中线占两个车位的,是因为后面没有自己家人在找车位……
由此看来,不注意小节,不是习惯使然,是心态使然,归根结底还是自私,不在乎别人的感受。真要影响到自己,就会长心了。愿意为别人多想一步,该注意的细节就能注意到了。
看清了本质,就上点心,别让细节暴露了你的品质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