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道德经》8大思维,天地辽阔路宽广。(以下图片来源:Adobestock)
《道德经》在williamhill官网 历史上,可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本经书,虽然只有寥寥数千字,其中的思维却启悟着无数的后人,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大特色。
而在经书中有8大思维,如果能有所体会的话,对于人生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对立统一的思维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williamhill官网 古代很重要的人生观,让人们能进一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逆向思维
春秋时期,儒家大力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重视这些事,才能改善社会,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老子则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老子眼中,仁义、孝慈、忠义的出现,正是因为大道逐渐为人们所遗忘的结果。
3、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就像人们常说的“命中有时终需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是我们的不必争,不是我们的,争也争不来。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关键时刻会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这也是老子常提醒人们的退、守、弱、柔。唯有不争,才能保全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利他思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老子对水十分推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儒家认为仁者无敌,老子则认为先他后我的思维,才是无敌的。
因为凡事能为别人着想的人,心胸才会宽阔有大格局,境界也才能逐步提升。反之,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看问题、做事情始终会考量到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就只能是井底之蛙。
5、战胜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聪明,但真正能认识自己的,才是有智慧。同样的,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有点能力,但只有那些凡事不与人争,而是反过来不断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6、守柔贵雌
老子也十分推崇柔弱。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十分柔软,但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而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适应环境。譬如有韧性的树,风来了可以随风摇摆;但枯死的树,则会因为过于坚硬,风一来可能就拦腰折断了。
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适应环境。
7、重视“无”
老子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老子也提醒世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杯子等器具,因为内部有“无”,所以才能装东西;人建造的房子,因为内部有“无”,所以可以住人。对大多数的人们而言,他们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却因此忽略了“无”的价值。
8、守正出奇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说,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
正代表了原则性的东西,奇则代表了变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维,首先要遵循原则,但有时又要懂得变通,这样在面对困难时,才能一一突破。
不知《道德经》中提到的这些思维,你是否认同呢?如果你有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也欢迎在底下留言,与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