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的萧邦”泰奥菲尔.奇亚科夫斯基绘于1849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钢琴诗人萧邦(F.Chopin,1810~1849)一生挚爱着他的祖国──波兰。
1830年,刚满二十岁的萧邦,已是一位崭露头角的年轻钢琴家。他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下去了音乐家之都维也纳深造。离别的时刻到了。萧邦的至亲、朋友和同学,都围在他的马车前,依依不舍的和他泪别。
一位老师交给他一只盛满泥土的银杯,告诉他:“请永远不要忘记你的祖国波兰!”萧邦为此感动得流下热泪,他将这银杯一路紧紧拥入怀中直到维也纳的住所。
当时,波兰依属俄罗斯,而俄国人的暴政令波兰人民奋起反抗,从而爆发了革命。萧邦的很多朋友都拿起了武器加入保国之战,从维也纳辗转到了巴黎的萧邦也想报效祖国,但他的父亲写信对他说,以他如此薄弱多病的身体,是很难成为战士的,要报效祖国,未必只有利剑才能做到,他可凭借着艺术才华,让世人认识多灾多难的祖国波兰!
萧邦在巴黎创作出许多优美的钢琴曲
萧邦听从了父亲的教导,继续留在巴黎,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诗一般的优美钢琴曲,借音乐抒发和倾诉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深情怀念,由于奥国支持俄国,维也纳人民多半不敢再和波兰人接近,萧邦因此失去举办演奏会的机会,也丧失了经济来源。萧邦在维也纳面临生活困境,亲友也都因身陷战争无法提供救济,所以生活相当拮倨。1831年7月萧邦决定离开维也纳,当行经斯图卡特时听到波兰革命失败、华沙沦陷的消息,在悲痛下创作出“革命练习曲”。
萧邦在巴黎期间认识了麦亚白尔、罗西尼、贝里尼、白辽士及李斯特等作曲家。当萧邦初抵巴黎时,李斯特已是巴黎乐坛上的知名人物,他对萧邦非常友善,也颇为推崇萧邦的演奏和作品,李斯特曾赞扬萧邦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抒情钢琴家,他那轻巧、甜美的手法,以及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都是无与伦此的。”
1832年在巴黎的首次演奏会上立刻获得乐界的注意与好评。更幸运的是萧邦遇到雷齐维王子,他将萧邦引介给巴黎的上流社会,使萧邦一夕成名,不少贵妇们着迷于萧邦风采,都要求跟他学琴,也使得萧邦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可以更安心地从事创作。此后十年是萧邦一生中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他的作品问世后普遍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热爱,他被大众赞誉为“莫扎特再世”、“钢琴诗人”。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萧邦多半写作一些如夜曲、圆舞曲及马祖卡舞曲等具有沙龙性质的音乐,相当受到人们喜爱,可是当萧邦的名望日盛一日时,他也渐渐失去举行公开演奏会的兴趣。1835年后,萧邦只有在1841年、1842年、1848年举办过演奏会,大多数时候他只喜欢在社交场合为朋友们弹奏。
钢琴诗人的浪漫爱情经历
萧邦终身未娶,不过气质出众、才华洋溢的萧邦,当然经历过许多次浪漫的爱情。从初恋情人蕾波狄娜到康斯坦彩、玛莉亚‧沃金斯卡等,但都不持久,直到1836年女作家乔治桑的出现。乔治桑与萧邦是经由李斯特介绍认识,乔治桑大萧邦六岁,离过婚有两个小孩,喜欢做男性打扮,因此萧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可是另一方面,乔治桑拥有锐利的头脑与坚强的个性,这些特质和阴柔的萧邦完全相反,所以也吸引着萧邦,尤其是那一年萧邦染上了肺病,虚弱的身体正好需要像乔治桑这样健康而又具有母性光辉的女性来照顾,不久两人便坠入情网。
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中的萧邦墓。(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849年10月,萧邦的身体病入膏肓,在即将离世之际,这位“钢琴诗人”依然念念不忘其祖国──华沙,他喃喃的说:“啊,朋友,请把那杯波兰的泥土拿给我。”说罢,满含泪珠的眼睛,慢慢的合上了他的眼睛,永远没有再睁开。朋友遵照萧邦的遗嘱,把这杯从祖国带来的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并把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心脏带回波兰,安置在波兰首都华沙圣十字教堂内。
责任编辑:金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