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山生于海南省东方县感城镇不磨村,从小就能讲前世家乡的方言。(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二世人这一世他叫唐江山,他说前一世他叫陈明道,唐江山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知道那个人(陈明道),记得那个人的一切。两人都生在海南岛,两地两隔160多里地。两地人彼此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唐江山却从小就能讲前世家乡的方言。
唐江山生于海南省东方县感城镇不磨村,父亲叫唐崇进,母亲叫林顺流。3岁时他突然对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前世叫陈明道,我的前世父亲叫三爹(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我的家在儋州,是邻近港口的。我是被人用刀和枪打死的。”三四岁的唐江山不学自通,能讲一口流利的儋州话,那和东方县所讲的闽方言是截然不同的。
唐江山说:“这些(前世)印象大约三四岁就有了,但到了五六岁时,我有一种预感,母亲已不在人世,但父亲还在,已成了孤独的老人。因为我前生家中有二位姐姐、二位妹妹,只生我一个男的。这时姐姐妹妹都已出嫁,我感觉到父亲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决心去寻他,这时家乡环境情况非常清晰。”
在他五六岁这一年,他们不磨村来了一个卖小商品的女子,是从儋州来的。唐江山听到她说儋州话,便用儋州话跟她说自己是儋州新英人,家住黄玉村,并要求她带他到黄玉村去,但女子不答应,唐江山不死心,一直追着她出了村子。
儋州女小贩离开后,唐江山越发想念三爹。他要求父亲带他去黄玉村找他的三爹,但父亲骂他说:“你怎么认路去?”唐江山说他认得,父亲还是不肯。唐江山失望得耍脾气,闷在屋里哭,不吃东西也不说话。他的母亲说,他很犟,家里人都拗不过他。就在几天后,父亲只好答应带他去黄玉村,那是1982年中秋节刚过的时候。
前世的家
唐江山一路上“带着”父亲到黄玉村。他们先乘车到八所后,他叫父亲买去儋州的车票,到那边后,又叫父亲买去新英的车票。到了新英下车了,徒步前往黄玉村,唐江山带父亲走了很远的路,直到一条河边(北门江)。以前陈明道就死在那附近。一到这里,唐江山心中便害怕起来,叫父亲赶快乘船过河。
进了村到陈家这段路有500多米,且七拐八绕,唐江山很快就找到三爹的家,一进屋就用儋州话叫“三爹”。三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疑惑地看着他。
唐江山马上对苍老许多的三爹说:“我是您的儿子陈明道,那年被人打死,后托生到东方县感城镇不磨村,现来找您。”三爹一时目瞪口呆。
唐江山知道三爹不相信眼前这个小孩子的话,便一边说一边跑进房间,说自己以前睡哪个房、哪张床,同时把他使用过的物品一件件搬出来。又把陈家人给陈明道立的神牌抱出来,对三爹说这是我的神牌,现在我是活回来了,不要放在上面了。
认亲
唐江山指认得丝毫不差,让三爹不得不相信他就是自己死去的儿子陈明道。三爹抱起了他,两人抱在一起大哭。一旁的唐父也忍不住哭了。他们的哭声惊动了小村庄,村人们都赶来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父子相认后,唐江山见到那些围着他们的人,其中有伯父二爹的儿子陈军助(堂弟),还有以前的好友。他一个个认出他们来,上前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且一一道出以前一起做过的事儿,说得一点不差,使得他们不得不相信陈明道又“活”回来了。
唐江山说:“第一次来黄玉村,村里的亲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正式确认了我与三爹的父子关系。这时母亲已去世,二个姐姐、二个妹妹都已出嫁,三爹成了孤独的五保户(贫户)。我这一来,他得到了亲情的欣慰。但我十岁以前,每次来他都抱着我哭,伤感不已。”
后来他多次回到黄玉村。陈明道的两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唐江山都跟她们认亲了。陈明道的大姐叫陈木彩,她说:“我就只有陈明道这么一个弟弟,唐江山来认亲,我问他,我的弟弟前世身上有什么特征时,他说陈明道的左腋窝有一颗大黑痣。就凭这一点,我就认他了……”
在一次回村时,唐江山见到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在人群中偷看他,便叫起她的名字。妇人一听大惊失色!唐江山便走过去拉着她的手说:“你是谢树香嘛,我们以前是好朋友,你不要怕我,我很想念你。”谢树香是陈明道的女朋友,本来他们已经计划在1968年结婚。唐江山把以前曾与她在什么地方散步等等的情节说出来,那些真实的往事引出谢树香的眼泪,抱着他大哭,唐江山也哭了。
认亲后,唐江山和父亲经常去看三爹,每年过年唐江山都去探望他,三爹也来不磨村看唐江山,还有那边的亲人也常来。后来三爹在1998年去世。离他死前一周,唐江山还带钱去给他做生活费,几天后,他就得到黄玉村通知三爹病重,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带着妻子、儿子唐明前往料理他的后事。
责任编辑:岳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