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反平权行动活动人士与亚裔美国教育联盟在美国最高法院外抗议。当天,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种族意识招生计划违宪。(图片来源: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看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7月1日讯】(看williamhill官网 记者肖然综合报导)美国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违宪,这一历史性判决颠覆了几十年来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很多亚裔尤其是华裔学生为此欢呼,此判决也为美国常春藤盟校以致整个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华裔欢呼
周四高院裁决一出,案件原告“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FFA)和曾落榜哈佛、正在加州柏克莱大学读大三的华裔成员杨凯文(Calvin Yang音译)随即召开新闻会,表示欢迎高院的决定。
21岁的杨凯文来自加拿大,GPA高于4.0,SAT成绩为1550分(满分1600),还加入两个运动校队,他在加拿大创办新创公司,曾位列福布斯(Forbes)加拿大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并曾参与组织30万人的抗议活动。
杨后来意识到种族可能是落榜哈佛的原因,后来加入代表2万名学生及家长的SFFA,为亚裔争取权益。
周四,“加速课程和教育家长领袖”(PLACE NYC)、纽约同源会(CACAGNY)、纽约市居民联盟(NYCRA)和亚潮萌(AWA)也发表声明,共同庆祝最高法院对“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诉哈佛大学和诉北卡大学-教堂山校区(UNC)案件的裁决,并感谢最高法院对数十年来对亚裔学生的歧视作出公正裁决。
声明写道,一些大学按种族区分录取,造成对亚裔的集体惩罚,剥夺了数十万学生入读的权利。基于种族的群体身份的歧视是违宪的、非美国的和不道德的,呼吁所有大学在录取上遵守法律,停止所有种族歧视行为。
PLACE NYC的共同主席郭坚(Chien Kwok)表示,结束教育中的歧视的正义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
高院的决定在洛杉矶华人社区也被广泛传播,准备申请攻读名校的高中生受到鼓舞,很多家长也为刻苦读书的孩子感到振奋。
多位华人家长表示,多年来深深体会到所谓的平权法案对亚裔和白人学生的不公,华裔学生的SAT成绩要比黑人高280分才有竞争力,一些学校干脆不看SAT成绩。
有华人家长表示,2021年格兰杜拉学区近千名高中毕业生,只有3人获常春藤录取,分别是一名白人,一名亚裔和一名非裔。哈佛与耶鲁的名额都落在那名非裔头上,而这位学生平时的表现只是中等偏上。
加州平等权益联盟CFER(Californians for Equal Rights)发表《美国赢了》一文,称美国两党在全国范围内日益达成共识,反对按种族意识招生,并承诺将继续通过监督为加州的平等而奋斗。“在我们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时,让我们记住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是那些勇敢的民权倡导者、律师、学者、家长和学生数十年来努力的结果,感谢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文章写道。
未来美国大学招生会有何变化?
此次高院裁决适用于所有公立和私立美国大学,但哈佛等常春藤盟校可能受影响最大。大学官员预测,这一裁决将导致名校的黑人和西语裔学生数量立刻下降,就跟多年前加州与密歇根州禁止公立大学开展平权行动的结果一样。
德克萨斯大学法学教授弗拉德克(Steve Vladeck)认为,高院的这个决定使所有高校未来几乎不可能再考虑种族因素。已有九个州禁止在公立大学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如加州25年前就禁止在包括公共教育在内的所有政府项目中基于种族的“优惠待遇”。
最高法院在意见中表示,申请人仍可引用其种族,并讨论种族如何“影响其生活,无论是通过歧视、激励还是其他方式”。大学可以找到种族的替代品,如经济劣势或地理出身,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不过如何落实可能因州而异,共和党“红州”正在通过禁止大学多元化推广的法律。
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周四表示,他们将遵守高院的裁决。但有学校预测,因为既要守法,学生又要多样化,未来重视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等标准化指标的成分将下降,取而代之是通过推荐信和申请文件来体现的个人素质,这恰恰跟平权法案反对者希望的背道而驰。
该案原告“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创始人布鲁姆表示,该组织及其律师将继续关注高校招生程序的任何变化。“我们保持警惕,如果有大学公然藐视这一明确的裁决,我们打算提起诉讼。”他在声明中写道。
然而,在招生过程中很难完全消除任何种族的提及或暗示几乎不可能,最起码申请人的名字就暗示了他/她的种族,因此如何弄清一所大学的真实意图太具挑战性。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教授桑德认为,学校很可能会作弊,也会被起诉,但个别学校被起诉的机率很低,起诉的成本却很高。
一些教育官员已经在讨论如何利用申请时的个人陈述。马里兰大学本科招生主任甘迪建议,未来入学文件要描述种族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以及对“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陈述等。
目前在采取平权措施的约百所学校中,不需要标准化考试,有时连阅读也不考,而是倾向于录取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或是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它们正在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学生,并提供更多财政援助。弗吉尼亚大学6月就宣布,计划与该州40所几乎从未输送过申请者的高中合作。杜克大学承诺向家庭收入在15万美元或以下的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
而部分公立大学(比如北卡大学或弗吉尼亚大学)已在“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政策上与保守派政客发生过冲突。西弗吉尼亚大学校长戈登.吉说,类似百威淡啤风波(因聘用跨性别人士代言而遭消费者抵制),无论在红州还是蓝州,公立大学真正掀起的运动之一是尽可能地去政治化。
哈佛招生的幕后标准
名校哈佛大学是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超过4万人申请,只有约2000人可幸运入读。哈佛的2021届学生中,亚裔占22.2%,非裔占14.6%,西语裔和美洲原住民及太平洋岛民分别占11.6%和2.5%。
哈佛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SAT分数门槛,亚裔学生至少要1350分,但非裔和西语裔学生只要1100分就能录取。
据“学生公平入学”呈交的法庭文件显示,哈佛大学在幕后有另外一整套招生标准,如“备审表”、“缩减名单”、“小奖励”、“DE”、“Z名单”和“院长关注名单”,招生官还有一个筛选系统,包括申请者来自哪里、父母是否从哈佛毕业、他们有多少钱,以及他们是否适合学校的多样性目标。
亚裔有一种二者皆非的特性,既没有其他有色人种学生的团结,也没有白人的社会地位。自1976年后,亚裔招生录取率越来越低,获批率不到5%。在2019级的2.6万名国内申请者中(与国际学生无关),约3500人在SAT数学考试中获得满分,2700人在SAT词汇考试中满分,超过8000人成绩全优。
法庭文件显示,哈佛把全美分为大约20个地理“备审表”,每个备审表都被分配给一个对该地区及其高中有深入了解的招生官员小组委员会。通常有两三个招生官员或审阅者会从学术、课外、体育、个性和“综合”五方面进行评定,还有一位校友面试官会对候选人参与评定。
原告称,哈佛向五个群体提供小奖励:少数族裔;继承群体,即哈佛或拉德克利夫校友的子女;哈佛捐助者的亲属;工作人员或教职员工的子女;以及学校招募的运动员。
教育部1990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哈佛没有对亚裔美国人给予奖励。哈佛大学2013年的一份内部报告表明,亚裔美国人身份与入学率呈负相关。
另外,哈佛校友希望通过为哈佛大学做志愿者(也许是招生面试官),可以为子女赢得优势;能登上“院长关注名单”或“主任关注名单”也有帮助的,名单同行与捐赠者有利益关系,或是与哈佛有关系的申请者姓名。
法庭文件还查阅了哈佛大学鲜为人知的Z名单,2014届至2019届期间,每年约有50至60名学生通过Z名单录取。原告说,这些人大部分是白人,一般家里有人在哈佛读过书,或者是院长、主任希望录取的学生。
原告称,针对申请者的性格和个性的个人评分,是哈佛大学最为隐秘可疑的招生标准。亚裔通常被描述为勤奋、聪明,但不突出、难以区分,对于许多亚裔人士来说,这让人想起令人痛苦的刻板印象。
原告还分析了2000年至2015年超过16万名申请人的档案,并向法院提交分析报告,称在“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哈佛一直对亚裔申请人打出低于其他族裔的分数。法庭文件还显示,哈佛大学在2013年对其招生政策进行过内部调查,也发现了对亚裔申请人存有偏见。
事实上,全美从纽约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等精英公立高中到精英私立大学都面临种族、入学、考试和教育机会平等之类的问题。很多常春藤盟校多年以来都保持了与哈佛类似的亚裔、白人、黑人、西语裔学生比例。
法庭文件还描述了在“常春藤联盟及姊妹校黑人录取与资助官协会”每年例会上,哈佛怎样与其他15家精英大学交换录取学生的种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