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巴黎流亡中度过了余生。(图片来源:Elisa Cabot/维基百科)
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于7月1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4岁。很多人记得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兴起昆德拉热潮。那时候文艺青年的标识是,手捧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公园长椅上或文化沙龙里,言谈话语离不了生命的“轻”与“重”。还有“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刻奇”、“媚俗”成为年轻知识份子圈的流行语,特别是经历了“六四”之后,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一度信仰破碎,藉昆德拉的作品讨论起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对很多williamhill官网 大陆人来说,昆德拉的小说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人们喜爱他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
米兰‧昆德拉生于1929年4月1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多种艺术的熏陶,在音乐上极有天赋。早年曾相信共产主义学说,在上世纪60年代,他目睹共产铁幕的黑暗,开始了“痛苦的幻灭”。他的小说《玩笑》因为几句话被政府打入冷门,家庭也受到体制的迫害,最终因为批评共产主义政治,被以对抗政权为名封杀。89六四后,《玩笑》在williamhill官网 大陆也被禁止数年。
昆德拉流亡法国,在流亡期间,昆德拉的才华得以绽放,他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小说,这些小说独具特色,讽刺共产专制对人精神上的压迫。198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出版,描述了“布拉格之春”后的动荡中,捷克人对极权的精神控制的绝望,这部小说使昆德拉从一个东欧小国名扬世界。
今天,重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品中的名句,再次感受到昆德拉式哲理意涵。比如,在对人类永恒的命题“生命和灵魂”的思考中,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人生一世,对“存在”的认知与价值观休戚相关。对生命的存在和价值的追寻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即便是今天“躺平”之人也做出了他“放弃”的选择。人生若无责任重压,则陷入虚无缥缈,只贪图名利得失的人生始终是荒谬的。人抛开责任谈自由与解脱,又将失去生存的意义。与其苦苦纠结孰重孰轻,不如在完成人生的责任实践当中,给“轻”和“重”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平衡。昆德拉的魅力在于他提出问题,并没有只给出一个答案,他只是告诉人们,生命在两极之间有可能转换。
捷克布拉格广场的“泰恩教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看见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媚俗引起了两行前后紧密相连的热泪:第一行眼泪是:看见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米兰‧昆德拉强调:“第二种眼泪使媚俗更加媚俗”。
这里“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讽刺性地指出,媚俗就是将个体的美好情感生硬地上升为一种讨好和表演。实际上,中文圈的“媚俗”,是williamhill官网 大陆作家韩少功将德文中的Kitsch(刻奇)翻译出来的,德文原意是指俗气、蹩脚的艺术品。
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说:“人类对抗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他看透了每当极权控制真相,抹杀人们的记忆,想要瞒天过海,这时候谄媚、讨好的文艺作品便蜂拥而上。昆德拉一生以小说反映真实历史,力争反媚俗。
下面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部分精华名句,除了“轻与重”的思考,关于“媚俗”的原句对今天的人也应该有很大启示。
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2.世界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肉体集中营,一具具肉体彼此相像,而灵魂是根本看不见的。
3.集中营,就是日日夜夜,人们永远挤着压着在一起生活的一个世界。残酷和暴力只不过是其次要特征(而且绝非必然)。集中营,是对私生活的彻底剥夺。
4.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5.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想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6.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7.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8.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9.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10.忠诚是第一美德,它使我们的生命完整统一。若没有忠诚,人生就会分散成千万个转瞬即逝的印迹。
11.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
12.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13.失去私密的人失去了一切,而心甘情愿放弃私密的人则是怪物。
14.爱情是一场战斗。
15.人生的悲剧总可以用沉重来比喻。
16.爱情诞生的时刻就像这样: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
捷克布拉格风景秀丽的春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17.要逃避痛苦,最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像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
18.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19.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份子所建立。
20.要是有什么方法把人分成不同类别的话,那么最佳的分类尺度莫过于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将人们引入不同的职业并终身从事。
21.大脑中有一个专门的区域,我们可称之为诗化记忆,它记录的,是让我们陶醉,令我们感动,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美丽的一切。
22.隐喻是危险的。爱由隐喻而起。换言之: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23.小说不是作家的忏悔,而是对于陷入尘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24.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天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
25.如果兴奋是造物主用以取乐的一种机制,相反,爱情则是只属于我们的,我们凭借着它逃脱造物主的控制。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
26.把爱情从愚蠢的性欲中解救出来的惟一方法,应该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调节我们大脑里的时钟,让我们在看到燕子的时候兴奋。
27.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
28.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29.在媚俗被当做谎言的情况下,媚俗必定处于非媚俗的境地。媚俗一旦失去其专横的权力,它就像人类的任何一个弱点一样令人心动。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的组成部分。
30.媚俗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
31.人类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纯粹地体现出来。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看他与那些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类根本的失败,就是这方面造成的,其为“根本”,是因为其他的一切事物均由此而产生。
32.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抱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33.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