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首诗家喻户晓 大多数人却误会了(图)

作者:初新 发表:2024-07-12 10: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月亮图
月亮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可谓人尽皆知,因为它触动了深刻的思乡情。由于课本有收录,几乎大家都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已经是流传最广、最普遍的一首思乡诗。不过,你知道吗?我们从小就朗朗上口的《静夜思》,并非是出自于李白之手。

盛唐大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雄奇豪放、飘逸不群,充满丰富的想像力,音韵和美且体例格调多元。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西元726年),26岁的李白在扬州的一间旅舍中,独自仰望天空明月,思乡之情顿时萌生,令他不禁提笔写下传诵千古、闻名中外的《静夜思》。只是,为什么说我们熟悉的《静夜思》不是李白写的版本呢?那么,李白最初写的《静夜思》又是什么样的呢?

综合媒体报导,《静夜思》最初的版本应该为: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其实,第一首的版本是明朝以后被人改写的。

针对李白诗作被后人改写,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曾发话批评,“万历间人多好改革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始。”原来,那时候的书坊为了吸引读者,不时标榜“新编”或“重订”,刻意窜改古籍原作。经过改写后的《静思夜》,恰好被选进《唐诗选》、《唐诗三百首》中,因为这两本唐诗集传播广泛,致使改写版的《静思夜》变成家喻户晓的经典,李白原作倒是被遗忘了。

至于“改写”版的《静思夜》之所以继续沿用,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秉持“历史的痕迹也是文学的痕迹”、“《静思夜》集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创造,不仅仅是一首‘唐’诗,故应持尊重态度”等观点,况且《静思夜》在明清时期经过改动后,不也被前人保留下来了嘛!所以,后人也就照样承袭改编版的《静思夜》。

另外,“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被理解错误,后人将之当作“床铺”或“睡卧”或“胡床(唐朝常见的一种能折叠的轻便坐具)”等等。

虽然不同的解释各自有理,亦有相关诗例,但会导致《静思夜》的诗意出现极大分歧,后经学者考证,李白理应是描写室外场景,如此说来较为合理。因此“床前明月光”的“床”字,是指“井栏”,或称“井边”“井台”“银床”。因此,“床前明月光”应该翻译成: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

虽然改编过的《静思夜》已经成为群体记忆,难以撼动,但想要真正理解、尊重williamhill官网 文坛上最最璀璨的唐朝诗人——李白,还是一起将初版《静思夜》给记住才好。



来源:看williamhill官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