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瓦尔登湖,平静的湖水净化人心。
当今的年轻人中盛行“内卷”“躺平”等流行语,人们在各方巨大的生存竞争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又在身心疲惫下,想逃离外界的喧嚣。有的人只关注小我和自我的舒适,有的人却陷入忧郁孤独,孤独是现代病,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年轻人如何才能在独处中不迷失自我?
孔子曾言:“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他身边一定会有同道中人。其实,我们不妨更深一步理解,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有孤独感的,哪怕他的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种人必然是心灵丰富的、有沉甸甸的灵魂内涵的人。什么样的灵魂是丰满、厚重的呢?物质世界的吃喝玩乐到底有限,只能满足肉体。人的心灵的需求取决于某种感知造化之妙的能力、也就是古人崇尚的天人合一,在天地万物中提升对生命的领悟力。
距今约180年前的1845年,有一位28岁的美国年轻人,手持一把斧子,独自来到波士顿附近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原野。他就是年轻的美国作家、自然主义大师亨利‧戴维‧梭罗。说起来,他是当时新闻界的一位无名小编,勤奋爬格,文章却无人赏识;他也尝试过很多职业来餬口:手工艺人、小学教师、工人、园丁、甚至还做过暴风雪的监测员,他始终地位蝼蚁一般卑微,薪水微薄,在底层挣扎。更糟糕的是,他和亲哥哥爱上同一名女子,悲凉的失恋后,哥哥竟撒手人寰。如此一来,梭罗大病一场,在经历事业不顺、失恋、亲人离世,重病之后,梭罗决意于湖水和森林间,夜披月光、晨和鸟鸣,过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他隐遁森林,用斧头劈木,建起一个极简的小木屋,烧水取暖,钓鱼果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试图远离喧嚣,从嶙峋的人生中挣脱。
若干年后的1854年,梭罗将这段隐居生活写成《瓦尔登湖》,震惊了世界文坛。从文学艺术上看,《瓦尔登湖》是一部纯粹的诗情画意般的散文集,清新、优雅的文字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细腻描写,几乎在世界文坛中无人能比拟。然而它的深意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在书中,梭罗深感,世人为了虚拟的生存压力,为了追求过份的物质享受,终日忙碌焦虑,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他在湖光山色中开辟一条生命实验之路,探索更为优美的生存模式。
瓦尔登湖畔的石碑上刻着梭罗的话。
今天瓦尔登湖畔石牌上,赫然写着梭罗的当年的喃喃心语:“我步入丛林,是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只去面对生命最本质的那些事实,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活过”。正如梭罗的书里表示,他真的在一种融入大自然的生活中领悟到了宇宙“更高级的秩序”,获得了置身于天堂般的高峰体验,“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梭罗的体验对今天迷惘的人群是一条有意义的出路吗?读《瓦尔登湖》如何学习梭罗对生命的领悟?
真正的宁静
译者徐迟先生在书序中写道:“《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很多人发觉,隔着一百多年的漫漫时空,《瓦尔登湖》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如果真能静下心来,不抱着功利的心去阅读这本书,就会感受到它无时不刻向人诉说着宁静。在这里索取不到功力方面的东西,没有机巧,没有争斗,就是跟着索罗去瓦尔登湖四周转转,看看他在瓦尔登湖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比如,跟着梭罗在瓦尔登湖清晰简练地辨识种种鸟鸣:画眉、东部鸫鸟、红色的碛、怪鸱、野雀中的分类和区别。喧嚣的城市里长大的人仿佛从书中生平第一次听到了大自然交响曲,那些细到极微的声音只有静中才能感知。
瓦尔登湖中宁静的水鸟。(以上图片均来源: Adobe stock)
梭罗隐居当初,满腹的心酸和巨大的孤寂感将他深深笼罩,但渐渐地,他的心越来越沈静,当他把身心完全沈浸于大自然,他仿佛听懂了风的叹息,老树的私语,终于在一个朝阳喷薄而出的瞬间,梭罗恍然大悟:人何曾孤独,又何须顾影自怜,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存在一种深深的羁绊。“就像我们面对面和在明朗的白天里悟到真理一样,我们也在背地里和在黑夜中与真理不期而遇。”从此,梭罗栖身于湖畔的生活,由失意变为诗意,他在参天古木中了悟生命的最本质,在水鸟的凝视里,享受纯净的极致……他在这里中放下了心中的万般杂乱的情绪,放下了怨天尤人,在和大自然独处时光中,他学会了和自我和解,事业不顺,失恋的痛楚都不再能击倒他。
他巧妙而又幽默地引用托马斯‧斯托雷的诗句:“不识宁静(serenity)者何其短视!”他安于宁静,享受独处。所以他得以从容。他说,即便身处闹市周围人群熙攘也不会心感不安,因为他的天堂就在自己胸口,闭上眼时都能感受到每一次希望的跳动。
乔布斯曾说过:“简单比复杂更困难”。林徽因也说过:“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庄子《逍遥游》有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其所恶乎待哉”。这些话语也都说明,宁静致远,静下心能体悟到更高更远的境界。
爱、敬畏与升华
书中可见,梭罗是醉心自然的,对于大自然体现出热忱。他会细细观察、甚至不惜以大篇笔墨来描绘蚁群的战争,鹌鹑、猫头鹰、外出觅食的松鼠……那些田园中最为常见的动物,在梭罗笔下灵气四溢地四处穿梭。树木在他的眼中也有着生命,他们静默着通过叶片的窸窣声传达自己的情感。梭罗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他领悟到自然中所蕴含的种种奥妙。
梭罗隐居后将全部身心贴近大自然,体味到人与自然万物水乳交融之中的内蕴,感悟到一种神秘的生命升华,他说:“最接近万物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只要我们心灵有意识的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完全是纠缠不清在大自然之内的,我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下面的因陀罗。”他是这样在瓦尔登湖边获得的新生。
梭罗所处时代是美国工业革命开发期,人类因贪婪大肆采伐自然资源,陷入拜金主义,文明陷入享乐至上的阶段。梭罗在书中指出时代的弊病:“人类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了。”
当代人,不也正像是那一百年前的美国吗?多少这样的社会人——早晨起床后跟着人潮机械地涌入密不透风的地铁,八点钟准时走进格子间,不断重复那些做过了千百次的劳动,下班后挣扎着回到家,疲累地躺在床上,刷着手机直到睡着。我们被纷扰的利益裹挟,无法控制方向。孤独,是不幸?是毒药?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回答道:“礼物。”
“太阳是孤独的,除非天上布满了乌云,有时候看上去像有两个太阳,但其中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但魔鬼就绝不会孤独:它会看到许多同伴;它要拉帮结派。”孔子言:“君子有三畏,畏大人、畏天命、畏圣言。”梭罗面对空前的寂寞,却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领悟森林和湖水里隐藏的万物之灵和它们的生命力,这不是超能力,而是一种博爱的力量,或者说是一种敬畏的力量
今天,科技进步更胜一筹,但人心的空虚寂寞依然无法解决。人类的精神救赎之路在何方?梭罗选择了离群索居,找到了属于他的宁静的瓦尔登湖。我们要学习梭罗领悟生命意义、领悟大自然带给我们启迪的能力,就能在无穷无尽喧嚣中战胜种种精神上的困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