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韓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右:智永《真草千字文》。(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智永,俗姓王,名法極,生卒年不詳。陳、隋時期山陰永欣寺僧人,人稱「永禪師」或「智永禪師」。著名書法家,尤工楷書和草書。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七世孫,為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後代。智永閉門習字三十年,留下「退筆塚」和「鐵門檻」二個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典故。
智永閉門習書三十年 傳王氏筆法
智永出身書法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並跟隨南梁書法家蕭子雲習字。其後學習先人(「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筆法,既能嚴守家法,繼承王氏書法傳統,又能將正宗的「二王」書法傳授給初唐的虞世南、陸柬之等人,影響唐代書風,被公認是承上啟下的大書法家。
智永學書用功至勤,毅力驚人。為了領悟家法之精髓,他隱居於永欣寺內書閣,立誓:「書不成,不下此樓。」每日雞啼即起,臨池學書,努力不懈。他在屋裡準備了好幾個容量一石多的竹編大簏子,每當筆頭寫到禿的時候,就將禿筆丟進簏子內。日積月累,這些功成身退、損壞的禿毛破筆竟然積攢了十大簏。智永遂把這些禿筆頭埋於永欣寺窗前的空地上,堆成墳塚狀,並提筆寫下「退筆塚」三大字以作為紀念。成語「退筆成塚」的歷史典故由此而來,成為砥礪後人奮發向上的千古美談。
智永專心學書,勤苦不輟。三十年不下樓,功力深厚,用筆精熟,終於形成自己的風格,書名大振。求書者絡繹不絕,竟將寺廟的門檻踏破了,只好用鐵皮將門檻包裹起來,時人謂之「鐵門檻」。
《千字文》備受推崇 存晉人法度
《千字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所組成,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據《太平廣記》記載,梁武帝蕭衍命殷鐵石從內府所藏王氏墨跡中,勾摹出「書聖」王羲之所書一千個字,供皇子和貴族子弟們習練書法,但千字雜亂無章,遂令散騎侍郎周興嗣重新編文。相傳周興嗣為此一夜白頭,編出一篇以儒家思想為主,涵蓋歷史、自然、天文、地理、社會常識等,語言優美,幾乎字字用典、句句引經,理脈貫通又簡明易記的書法教程,也是教授兒童漢字的重要啓蒙讀物《千字文》,和《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合稱為「三百千千」。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智永晚年曾以真(楷書)、草兩種字體寫了千餘本《千文字》,挑選其中最滿意的八百本,分送給江東諸寺。他按照學習書法的順序,以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三個部分書寫。全篇法度嚴謹、結體茂密、骨力內蘊、筆姿儒雅,可見其藏頭護尾、一波三折的韻律。傳世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有兩本。一本是墨跡本,為紙本,每面四行,一行十字,在唐代時由日遣唐使傳到日本,對日本書道影響頗大,另一本為保存在陝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備受歷代書家推崇。宋代米芾讚其「秀潤圓勁,八面具備」;宋代蘇軾《東坡題跋》說:「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明代都穆《寓意篇》評:「氣韻飛坮,優入神品,為天下法書第一。」;清代何紹基曰:「筆筆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
明解縉《春雨雜述》有言:「自義、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現今王羲之真跡無存,所幸後世尚可透過智永書《真草千字文》來尋求正統王氏筆法,這也是智永在書法史上最大的貢獻。
據說著名的書法筆法「永字八法」是智永所發明。他也將自己的書法理論寫成《心成頌》,又開啟後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的風氣。包括歐陽詢、顏真卿、米芾、宋徽宗、文徵明等歷代大書法家,寫出無數傳世名帖。元代趙孟頫是繼智永之後寫《千字文》最多的一位書法家,自稱「二十年來寫《千文》以百數」。
此外,傳說智永收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傳給弟子辨才和尚。其後衍生出酷愛書法的唐太宗命監察御史蕭翼至永欣寺,想方設法,成功盜取〈蘭亭集序〉的故事。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 榮譽會員:每位 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 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